一天要喝够8杯水?专家:你一直坚持的喝水原则可能是错的!

半莲谈健康 2024-08-12 03:35:37

长期以来,“每天需饮用8杯水”的观点似乎在大众中形成了普遍共识。然而,专家指出,每天推荐饮用的8杯水(大约2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超出了实际需求。那么,一个普通人每日应该摄取多少水分才算适宜?又该如何科学地饮水呢?稍安勿躁,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探讨这个问题。

一、每人都有适宜饮水量

研究指出,通常推荐的每日8杯水(大约2升)的摄入量,对多数人而言可能过高,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水分需求。实际的日常饮水量应该根据个人年龄、气温条件、身体活动量以及出汗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其适宜的饮水量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对于身体活动较少的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应为1700毫升,而女性则为1500毫升。此外,还有一个实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每日的健康饮水量:体重(公斤)乘以0.03,结果即为每日建议的饮水量(以升为单位)。

当人体内的水分不足时,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轻度脱水可能会引发口渴和食欲减退,而严重脱水则可能影响运动能力、注意力和精神状态,甚至导致嗜睡。长期的水分摄入不足还可能增加患上泌尿系统结石和肿瘤的风险。

然而,补充水分时也需要控制速度和量。过快或过量的饮水都可能导致水分迅速进入血液并被肠道吸收,从而使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对心脏健康构成影响。如果水分摄入超出了肾脏的排泄能力,还可能导致水中毒,其症状包括细胞水肿、血钠浓度降低、脑压升高、肺部充血以及肾脏和肌肉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摄入了足够的水分呢?

一个实用的方法是观察小便的颜色。如果小便呈浅柠檬色,这表明体内的水分状态是理想的。如果小便异常清澈,可能意味着水分摄入过多,应适当减少饮水量。相反,如果小便呈现棕黄色,则提示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排尿的次数和量来评估水分摄入是否充足。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应在4至8次之间,总排尿量应在1000至1500毫升之间。如果个人的排尿情况低于这些标准,那么可能就是身体在提示你需要增加水分摄入了。

二、这8个时刻提醒你该喝水了

1. 早晨起床时分

人体在夜间大约会流失450毫升的水分,因此,早晨醒来时,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处于生理性缺水的状态。在早餐前,若能空腹饮用一杯温度适中的白开水,将非常有益于健康。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稀释血液,从而改善因夜间脱水而带来的不适。

2. 夜幕降临,准备就寝

睡前饮水需适量,过多会导致夜间频繁排尿,干扰睡眠;但完全不饮也不可取。建议睡前轻抿几口水即可。因为当人进入深睡状态时,体内水分会悄然流失,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睡前适量饮水,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进而降低脑血栓的风险。对老年人而言,更应在床头常备一杯水,一旦感到口渴,即可及时饮用。

3. 沐浴之后的时刻

许多人在洗完澡后会感到口渴难耐,往往一口气喝下一大杯水。然而,洗热水澡会使血流量增加,此时过快饮水可能对健康不利,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小口慢饮一杯温水。

4. 空调环境中的补水策略

在空调房间内,空气往往比较干燥,容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甚至引发鼻腔黏膜干燥、支气管炎等问题。因此,如果在空调环境中逗留超过半小时,就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选择白开水、矿泉水或柠檬水等饮品。

5. 用餐后的饮水智慧

饭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因为这样会稀释唾液和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饮用约200毫升的水,且应小口慢饮。频繁或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烧心等不适。对于容易出现烧心症状的人群,可以在饭后2至3小时内,每隔20至30分钟少量饮水。

6. 烦躁情绪下的饮水建议

当人们感到烦躁不安时,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这种激素可以随着水分排出体外,从而有助于缓解烦躁情绪。因此,在心情不佳时,可以尝试慢慢饮用一杯温开水,这有助于平复情绪。

7. 运动过程中的补水要点

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对孩子来说,他们的需水量甚至高于成年人。除了在运动前要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外,运动过程中也应每隔半小时左右适当补水。

8. 摄入过多盐分后的饮水选择

摄入过多的盐分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口腔黏膜水肿等问题。如果饮食中盐分过高,首先应增加水分摄入,以凉白开水或柠檬水为佳。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酸奶,因为糖分可能会加重口渴感。淡豆浆含有90%以上的水分和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促进钠离子的排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这些关于水的谣言你信了吗?

1. “千滚水”与“隔夜水”不宜饮用?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准确的。

虽然多次煮沸的自来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有所上升,但其实际含量仍然远低于国家标准,因此是可以安全饮用的。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不健康食品,如酸豆角等。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细菌繁殖迅速,如果储存不当,“隔夜水”确实有可能受到污染。但一般来说,隔夜的白开水并不会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隔夜茶,因为茶叶等有机物质更容易滋生细菌。

2. 感冒时大量饮水能加速康复?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许多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反而可能导致身体脱水。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抵抗病毒,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并带走钠、钾等电解质。如果此时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会稀释体内的电解质,当钠元素浓度过低时,人可能会出现眩晕、乏力等症状。这时,大脑会发出信号,通过排尿、排汗等方式来排除多余的水分,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自发性脱水”。因此,感冒时饮水的同时,也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缓解感冒症状。

3. 喝弱碱性水更有益于健康?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尽管“酸碱体质”理论已经被证实是伪科学,但仍有不少人相信“弱碱性水有益健康”、“碱性水能使血液变碱”等说法,并购买碱性水或碱性滤水机。实际上,我们常说的弱碱性水,其pH值只是略高于7。而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其pH值通常维持在7.35至7.45之间,不会因为摄入的酸碱物质而轻易改变。

4. 矿泉水比纯净水更有营养?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虽然许多矿泉水在包装上会标注钙、镁、钾等矿物质的含量,并宣称这些矿物质对人体有益,但事实上,与食物相比,水所提供的这些矿物质含量非常有限。因此,依靠喝水来补充矿物质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5. 边吃饭边喝水会导致消化不良,但能减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虽然饭前喝水或喝汤可以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关键是要喝足够的量,通常建议的量是“体重×30~35”。然而,如果每餐前一次性喝太多水,比如500毫升,可能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因此,这种方法并不推荐。

0 阅读:46

半莲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