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雷军自爆创业危机:决定人生胜负的,是失败后的绝地反击!

鱼籽酱文化 2023-08-27 19:30:44

1992年,刚加入金山的雷军意气风发!

他把原来三色公司一同创业的王全国和李儒雄也拉入了金山。

之后,他用“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大饼又招聘了一批精英人才。

嫌弃珠海节奏太慢,雷军干脆带着技术团队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北京分公司。

一群扬言要闯出一番天地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密谋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22岁的雷军

彼时,微软刚从美国厮杀突围成为头号软件霸主。

随后不久,微软进军中国,而横空出世的微软office软件成了WPS最大的对家,为了抵抗office软件,雷军带领团队准备开发一款更牛的办公软件。

雷军将这款产品命名为“盘古”,在他看来自己在做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开发,3年后“盘古”终于问世。

但是,现实却狠狠给了雷军一记响亮的耳光。

盘古上市后,在金山全力推广下,也只卖了2000多套。

这个数字把雷军钉在了耻辱柱上,一些程序员理想崩塌,心灰意冷的离开了,剩下的人也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身为团队负责人的雷军更是万分痛苦,灰心丧气。

这一年,26岁的雷军说:“我失去了理想。”

01 极致渴望成功,才能脱颖而出

1987年,刚上大一的雷军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了《硅谷之火》,从此建立了创建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

这本书主要讲了乔布斯、比尔盖茨等计算机大佬们的创业故事。

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书看完后,雷军热血沸腾,辗转难眠。实在无法入睡,雷军跑到武大的操场一圈又一圈的走到了天亮。

那晚之后,创办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在雷军心中生根发芽。

但很快,现实把雷军拉了回来,现在除了大学生这个身份之外要什么没什么,想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既然现在创建公司不现实,那就先把书读好,因为害怕落后,雷军给自己制定了堪称地狱模式的大学学习——两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

这个地狱模式有多强?

所有的事情,在原来的基础上都翻一倍,两倍的课程、两倍的作业、两倍的考试。从那之后他不再午睡,抓紧每一分能学习的时间。

这些辛苦对雷军来说都不要紧,最难的是如何选课,因为要上双倍的课,有些课难免就会撞时间,雷军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头绪,决定向高年级的老乡取取经。

雷军跑同是老乡的学长学长虚心请教,与几个热心的学长交谈一番后,对如何用两年读完大学,他心中基本清楚了。

这次的经历也让给雷军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不懂的问题,要第一时间找个懂的人询问。这个认知让雷军在不久之后赚到了“第一桶金”。

刚进入大学雷军就知道,学计算机专业除了课本知识要学好外,会写程序才是核心。

所以,刚进武大雷军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但学校上机的时间每周只有4小时上机时间,这点时间要把程序写好,基本不可能。

为了多蹭点电脑课,雷军没课的时候就去机房捡漏,实在没有位置他就站在旁边看,看到有同学不懂的还会上前指导。

因为技术好雷军开始帮老师做课题,实现了电脑自由,在熬过了无数个通宵后,雷军把自己的技术提升到了同学仰望的存在。

成为技术高手的雷军,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不满足帮同学解决问题的雷军来到了武汉“电子一条街”广埠屯帮别人修电脑、装程序。

雷军的大名很快传遍了整条街,别人有问题第一件想到的就是他。

1989年2月,雷军与电子一条街“技术专家”王全国相识,之后两人合作开发了一款名叫“黄玫瑰”的加密软件,这款软件不仅让雷军赚到了第一桶金,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

获得正反馈使雷军对编程更加热爱,那时候的他觉得自己肯定是要做一辈子程序员的。

但不久之后,一个让雷军接近梦想的机会来了。

02 失败不可怕,被打败才最可怕

1990年,已经大三的雷军在武大和武汉电子一条街几乎无人不知,王全国和他的两个朋友找到雷军想和他一起创业开一家公司。

“终于能开公司了”,雷军内心无比激动,自己的梦想开始扬帆起航了。

之后,四人给公司取名叫“三色”每人25%的股份,公司办公场所是租的宾馆的一个房间。

四个渴望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每天激情满满,通宵达旦。

很快他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赚了一点钱,但一个致命问题出现了,遇到需要做决策的时候,谁说了算?

为了体现公平,大家都轮流当了一次懂事,但雷军因为年纪小,技术好大家让他主管技术,董事就不用当了。

刚开始创业,为了让公司活下去,大家一致决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所以三色公司即卖电脑,也搞印刷。

90年代初期,市场上兴起了一种名为“汉卡”的计算机扩展卡,雷军和三位学长们看到了汉卡在市场上的广阔前景,很快开发出了属于“三色”公司的汉卡。

四人信心满满,但还没等到他们大赚一笔市场上就出现了仿版,与三色公司800元一套的汉卡相比,仿版只要200元,很快汉卡的生意就被市场上的仿版抢占一空。

之后三色公司的管理也出现了重大问题,加上业务杂乱,很快公司连最基本的工资也发不出,在强撑了一段时间后,三色公司宣布倒闭,雷军分到一台电脑。

公司倒闭,雷军反而觉得轻松,走在校园里,他觉得空气是如此清新,阳光是如此明媚。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给雷军火热的心内浇了一盆冷水,让他清醒的认识到创办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只会更加艰难。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1991年,大学毕业的雷军,决定沉淀一下自己,准从父母的意愿进入了北京一个研究所工作捧上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

工作之余,雷军会接一些“私活”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因为每周可只有支配的时间只有20小时,所以他把工作任务按半小时计算,还专门买了一个笔记本来记录每半小时的工作任务。

如果按照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雷军将会在研究所继续发光发热,但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雷军人生的走向。

03 真正的牛逼,是敢于拥抱未知

1991年11月,雷军参加了北京的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当时的求伯君身穿一件很有品质的黑色呢子大衣,翩翩君子的形象一下子震撼到了雷军,求伯君的形象完美符合了雷军心目中成功人士的样子。

对于雷军的名字,求伯君早有耳闻,这次参加计算机展览会也有为金山公司招募人才的目的。

这次见面后不久,求伯君正是向雷军发出了邀请,但一直尊从稳步前进的雷军没有立刻答应,他告诉求伯君自己需要好好想想才能做决定。

雷军与求伯君

毕竟研究所的“铁饭碗”不是谁都能端上的,要辞掉稳定的工作加入一个小公司,虽然有求伯君这样的“大神”但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回去后的雷军辗转反侧,与大一时看了《硅谷之火》激动地难以入眠相比,这时的雷军已经成长了很多,在分析了利弊以及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之后,雷军决定加入金山。既然金山能成就求伯君,那自己为什么不行呢?

怀着成为第二个“求伯君”的愿望,雷军加入了金山,但到金山之后,饶是一向镇定的雷军也傻眼了,金山公司比起当初创业的三色公司还要小,连雷军在内也只有6个人。

而在求伯君招揽时,雷军只想成为“求伯君第二”,工资等福利待遇一概没有谈。

最后还是求伯君做主给他开的工资一个月2000多。

进入金山后,雷军先后招揽了一批精英包括曾经一起创业的王全国和李儒雄,班子搭建起来后,雷军又嫌珠海的节奏太慢,把技术团队带到了北京,成立了金山北京分公司。

为了抵抗微软的office软件,雷军带领团队准备开发一款属于我们自己的办公软件,并为它取名“盘古”,顾名思义雷军认为自己带领团队在做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

经过三年的奋战,投入了200多万,1995年“盘古”终于问世了。

但现实却给了雷军一记响亮的耳光,盘古上市后鲜有人买,就算金山全力推广,最后也只卖了2000多套。

这个数字无异于告诉雷军,团队三年日夜辛劳的付出,加上200多万的研发资金都打了水漂,与团队其他人员相比,雷军承受的痛苦更大更多,人是他招的,产品是他决定研发的,作为负责人雷军他辜负了追随他的人,辜负了公司的信任。

万分痛苦的雷军做了一个求伯君十分不赞同的决定。

04 所有的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

1996年,26岁的雷军理想破灭。

带着深深的歉意,他决定引咎辞职,离开金山。

但遭到了求伯君的拒绝,他知道“盘古”失败的责任不能全怪雷军,对于雷军的能力他十分肯定的,求伯君把雷军的辞职改为了休假。

雷军这一休假就是六个月,但这六个月雷军却没有外出散心,在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后,他开始反思盘古失败的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反思,雷军终于找到了盘古失败的原因——对市场需求不够了解。

那时候的雷军虽然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但他的认知却停留在技术为王。

盘古的失败给了他当头棒喝,找不到原因的雷军开始去请教牛人如何做市场。

之后,雷军在中关村站柜台,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雷军终于找到了做市场的核心要素——根据目标用户需求,做用户需要的产品。

在离开金山6个月后,雷军又重回了金山。

回到金山的雷军,不再追求干一件惊天动地大事,而是从小项目开始,去一点点试探自己之前反思的结果。

这一次雷军走对了,他主导开发的“金山词霸”一经上市就大获成功,成为金山继WPS后卖得最好的产品。

雷军成为“求伯君第二”的理想实现了,金山公司开始慢慢发展了起来。

1998年,联想注资450万成为了金山的第二大股东,金山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求伯君提议让雷军任总经理,但雷军一心只想干技术不想干管理,断然拒绝了。

但在身边找一圈之后,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雷军只能先兼职做总经理。

结果总经理的兼职一干就是2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雷军推出的金山毒霸成为继金山词霸后第款畅销产品,之后又做了卓越网。

2000年,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雷军升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CEO。

2004年,金山公司开始踏入网络游戏板块,这个决定不仅让金山赚得满盆满钵,也成为之后上市的一大助力。

但无论雷军怎样调整战略,带领团队极致工作,甚至把自己压榨到极致,金山始终不温不火。

2005年,百度在成立5年后顺利上市了。

百度的成功上市,加剧了雷军内心的焦虑,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股东也对比起金山的员工,但他无法后退,只能负重向前。

在一次又一次的上市失败后,终于在2007年10月,雷军带领金山第5次冲击上市成功了。

一个月之后,阿里巴巴以16000亿港元继金山之后在香港上市,在阿里的映照下,以53亿港元上市的金山显得毫不起眼,黯然失色。

金山成立19年,上市这条路走了整整8年,如今艰难的上市之路总算有了结果,虽迟但到,也算圆了雷军对金山多年的情谊。

金山上市没多久,雷军又做了一个让求伯君不赞同的决定,但这一次他准定为自己而活。

05 41岁再创业,梦想是最大的驱动力

金山上市2个月后,雷军提出离职,虽然求伯君极力挽留,但这次雷军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离开了金山,雷军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上一次有这样的感觉还是17年前关闭三色公司的时候,从加入金山之后,雷军的肩上就不断背负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如今无责一身轻,雷军决定让自己慢下来感受当下的生活。

在短暂的休息后,雷军开始当起了天使投资人。

雷军的投资特点受到他早期交友的影响,对于认可的朋友,他就会全身心的信任,虽然也有失败的案列,但总体来说成绩还是很亮眼的。

他投资的欢聚时代、拉卡拉都已上市,UC被阿里巴巴收购......靠着天使投资雷军又一次赚得满盆满钵。

在投资之余,雷军也没闲着,金山接二连三上市失败的案列就像一根刺刺一样卡在他喉间,让他难受不已。

很多个深夜里,雷军都在问自己,论勤奋、轮聪明,我都不输马云和李彦宏,那我输在那里呢?

这个问题雷军整整想了两年才想明白。

2009年,雷军离开金山2年后组了一个局把金山的旧部和朋友都聚在一起喝酒,一群朋友因为团聚都喝得有点高,临近12点的时候,雷军才哑着嗓子说:“今天是我40岁生日”。

酒局快结束的时候,大家让雷军总结一下自己的40岁。

“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留下了这句话。

在那次聚会之后,雷军就在寻找“风”,心底曾被点燃的理想之火又开始燃了起来。

这一年,移动互联网开始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也开始逐渐崛起,雷军决定这一次自己要顺势而为——做手机。

确定了要做手机,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打开这个市场呢?

当时的雷军虽然不缺资金和人脉,但手机行业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本无归,最重要的是这个脸雷军丢不起。

刚开始雷军决定保守出击,以投资人的身份直接加入自己看好的手机公司,但经过接触后却失败了。

最后雷军决定自己干,他开始四处找人组建团队,很快团队组建好,大家一致通过他们要做的手机就叫“红星手机”,但注册的时候却出了问题,根本注册不了,后来经过又一轮讨论才把名字确定为“小米”。

至此,小米手机诞生,雷军“创建一个伟大公司”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06 持续努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天赋

2010年4月,在北京银谷大厦807房,雷军和小米的其他合伙人一起煮了一锅饭,大家一起举杯饮粥,此致,小米公司正式开张。

雷军在中国企业家中,虽然排不上前三,但他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知道他要创业,无数人投资人闭着眼睛都想投,但对本来就不缺钱的雷军来说,投资人更不能顺便找。

为了考虑其他合伙人感受,雷军决定引入风投,可以说小米的资金实力,在所有创业公司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然而资金人才样样不缺的小米,在产品推入市场后却反向平平,不过很快雷军就调整了方向,推出了第一个重磅产品——一款基于安卓的第三方操作系统。

小米将它命名为“MIUI”,MIUI的推出为小米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粉丝。

之后,小米再接再厉上线了"米聊”那时微信还未出世,米聊作为一款专门为手机制作的社交AP,雷军有信心他们能快速占领市场。

雷军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忙着开庆功宴的时候,一款叫“微信”的社交软件即将问世。

在米聊上线一个月后,张小龙推出了一个新产品叫“微信”。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已经看见了,微信所向披靡完胜米聊,而米聊早已消失在时间的洪河中。

但雷军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吗?

显然不是,但比起米聊的失败,做手机的困难程度简直超出了雷军的预料之外,在那之后雷军用尽所有人人脉,把人生中40年的所有诚意都拿了出来才一一搞定了芯片、显示屏等难关。

2011年4月,小米的第一台手机终于问世,雷军知道自己成了差点喜极而泣,同年7月雷军正式向外界宣布小米将进军手机市场。

而小米采取的纯互联网销售模式也开了中国手机产业的先河,实惠的价格加上全新的线上销售模式,小米手机第一次线上发售30万台在5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这样迅猛的销售记录,大家只在苹果手机出新品的时候见过。

此后小米开始开始一路高歌,2012年全年小米一共卖了790万台。

2013年小米推出了799元的红米手机,直接垄断了低端市场。

2014年,小米出货量达到了6112台,用4年的时间,小米的出货量达到了全国第一。

不得不说,雷军这次的风口找对了,小米这头“猪”迎着风飞了起来。

这一年,45岁的雷军终于达成了大一时“创建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

2018年5月,小米向港交所递交公开招股书,2个月后,小米成功上市。

2019年,小米在《财富》评比的世界500强中,成为最年轻的500强公司。

过去几年,小米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都挺了过来,如今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正顺应市场走向多元化,

在8月14日的年度演讲中,雷军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一刻的成败得失,都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难题,你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

从雷军跌宕起伏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是由努力、能力和选择三者共同决定的。

方向不对,你的努力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奔跑半生,回头才发现方向不对。

唯有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在最短的时间达成目标。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拉开,比起努力、能力,选择才是决定你成就的上线。

在正确的方向努力,才能最快达成目标。

作者丨鱼籽酱·艾豆

2 阅读:126

评论列表

明天

明天

2023-08-27 22:11

顺势而为?

鱼籽酱文化

鱼籽酱文化

有料有梗有温度,百万青年的娘家人。我有故事,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