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高原兵卫国戍边争当强军先锋

多彩威宁 2024-10-29 16:46:42
一个兵,入伍13年,立功受奖13次,成为荣誉等身的“高原兵王”;

一个家,祖孙三代四个兵,70余年接续戍边战高原,孙辈王应学6次立功,获评“固边稳藏标兵”,被赞为“雪域精兵”;

一个寨子,40余户人家走出21位戍边军人,88人次荣立军功,成为远近闻名的“功臣村”;

一个县域,近6年来荣立三等功以上646人次,连续6年立功人数破百;

新兵进藏率超50%,主动申请并成功留队率超40%,每年立功率占当年新兵数近30%……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锻铸出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特质火热出圈的光荣群体——威宁高原兵。

从乌蒙高原到青藏高原,从贵州屋脊到世界屋脊,一茬茬威宁热血青年厚积家国情怀,争赴雪域边疆,在卫国戍边中争当强军先锋。他们刻苦战训,扎根苦寒之地;他们鏖战赛场,扬威欧洲之巅;他们身铸界碑,挺起无畏脊梁。青春淬火成钢,绽放铁血荣光。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毕节市威宁高原兵群体,正以大国军人胜战脊梁的冲锋姿态,书写传奇。

雪域精兵戍边疆激越报国志

深秋的威宁,天高云淡。双龙镇凉山社区朝阳组寨门上方,“黔动先锋朝阳寨”七个大字,在秋阳下金光熠熠。

一等功臣赵海永的家,就在村口。

刚从西藏回来接兵的赵海永身形清瘦,眼神坚毅。入伍13年,4次立功9次受奖,成长为一二三等功立遍的“高原兵王”,赵海永的秘诀就一句话:“只要拼不死,就往死里拼”。

“封神之作”出现在2018年:在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时,负重30公斤的赵海永从60米高的崖壁上坠落,头卡在石缝间,血流不止。从昏迷中苏醒后,他强忍剧痛,带领团队向海拔5642米的“欧洲之巅”厄尔布鲁士山发起冲锋,率先登顶,让其他国家参赛军人惊为天人。

“国家荣誉重于生命!”赵海永把自己的韧劲归结于此。海拔越高,此念越笃。

高原兵们的青峰剑气,出自日复一日的刻苦战训。

同样在国际军事比赛中勇夺佳绩的禄绍永,为提升自己能力,在走路都带喘的高原上,常常负重数十公斤装备“加餐”,从早到晚一直行军,再以5公里越野结束训练。拼得最凶时,体重从130余斤掉至100斤以下。

刚入伍下连队一年的禄运,靠着过硬的素质、轻伤不下训练场的拼劲,从300余名尖兵中脱颖而出,成为西藏军区20余名最终入选代表陆军参加2019年国庆阅兵的标兵之一。

沙中百战场,军鼓带边声。在稳藏固边一线,几乎每一个连队、每一次前出、每一次表彰,都有高原兵们坚毅的身影。

在位于西藏自治区岗巴县的全军海拔最高驻军点5592哨所,记者见到已在此服役三年的威宁籍战士杨海江。三年来他从未下撤过5000米海拔以下,和战友们像根钉子钉在国境线上。

“特别忠诚,特别刻苦”“拿第一、扛红旗的意识特别强”,哨所里,一线带兵人、连长潘洪帅对高原兵们这样评价。

“为国尽忠,绝不守丢一寸国土!”冰屑飞舞中,杨海江笔挺的军姿让记者动容。

而二等功臣吴文定,戍边20余年,先后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积涓流以成江海。正是成百上千个赵海永、吴文定们的矢志付出,不断建构起威宁高原兵鲜明的群体特质。

赵海永家老屋的墙壁上,“功臣村”88人次立功受奖的“功勋簿”刚刚绘就,他们中间不少是父子兵、父女兵、叔侄兵、兄弟兵。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威宁高原兵群体除了连续6年立功人数破百以外,平均每年还会收到“四有”优秀士兵等各类受奖喜报700余份。

今年初,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被贵州省军区表彰为“黔动先锋”。

  精储严选好机制育出好苗子

10月16日,陆军第七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评选大幕开启,进藏服役10年、6次立功的威宁高原兵王应学,荣列30位候选人之一。

“他瞄准胜战打赢,实现从‘雪域精兵’到‘金牌教头’的能力跨越,5次征战国际军事比赛,带出数名二等功臣。被陆军表彰为‘四有’优秀军官,被西藏军区表彰为‘固边稳藏标兵’。”王应学的事迹介绍惜墨如金,但每一句都是常人难及的高度。

威宁精兵辈出,靠的是一整套好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开启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强军新征程。贵州省着眼新的形势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大力挖掘人力资源“富矿”,全力以赴培塑选拔精兵良苗输送部队。

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作为高原兵储备区的威宁,立足全县平均海拔2200米、当地青年身体强健从小适应高海拔地区地质气候条件的区域特点,紧盯高原部队用人需求,不断优化优质兵员选培机制,探索形成了涵盖“培养、储备、选拔、征集”的一体化工作链路。

围绕需求导向,高质量运行精储预培机制,打造优质兵员“蓄水池”。威宁在县内2所职院开设军事兴趣社团,预储规模近500人,出台优惠补助政策,特聘退役功臣做辅导员,围绕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军事特长、身体素质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紧贴高原部队特点源源不断储备强军“好苗子”。

  围绕为战育人、为战选才,高质量运行严征严选机制。一张应征人员大数据量化评分表、一场多部门联合的定兵会、一类针对高原兵的高原条件身体指标、一张廉洁征兵举报电话公示,成为严把兵员质量的“铁闸”,确保了部队实战需求与兵员资源的精准对应。

“精储严选机制,确保了送出去的每个兵,都是‘新时代好青年’,他们到了部队与真打实备的练兵要求和风清气正的成才环境一结合,就成了立功受奖的好兵员。”毕节军分区政委李祥军说。

  高原高峰厚底蕴催生新传奇

“今年全县报名参军人数再次超过征集任务数的8倍。”刚刚送走秋征的数百名新兵,威宁人武部军事科参谋陈宁说,今年最让自己头疼的,依然是定兵时“每一个新兵都想进藏服役”。

高原之上起高峰。

追根溯源,威宁燎原火一般的参军热,“去最艰苦的边疆,当最尖子的兵”的戍边奇志,得益于其底蕴深厚的红色传承和崇军拥军的社会共识。

威宁是红色沃土。90年前,红军长征转战威宁20个乡镇,扩红数千人,留下了“红军树”等众多红迹。《金色的鱼钩》老班长的原型王玉清,《上甘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王清珍,《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无一例外都是威宁籍英雄。

用好这些“活教材”,威宁300余所学校大力开展红色思政教育:聘请退役功臣担任“兵校长”,国防教育大课堂定期开讲,开展“军营开放日”,参观红色遗址,育红苗有声有色,铸红魂入脑入心。

跃马疆场男儿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威宁儿女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和崇军尚武精神传承弥新。

威宁是双拥高地。漫步在秋阳里的威宁“双拥一条街”,200余家拥军门店鳞次栉比,双拥综合性文化广场和双拥陈列室里军味十足,随着“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不断抓实,威宁的拥军氛围拉满。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威宁退役安置率保持100%,组织退役技能培训493人次,累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等1.402亿元,协助解决35名军娃就近入学,军人“三后”问题加速解决。而退役的高原兵们也在政策支持下积极建功“新赛道”,目前仅“兵支书”“兵校长”“兵厂长”等就有650余人。

“在威宁,军人已是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参军报国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已成社会共识。”威宁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陈灿很自豪。

10月16日,刚刚前往威宁自治县黑石头镇高桥村送达一份三等功喜报的威宁双拥办主任张应科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收到威宁籍官兵2024年度立功受奖喜报109份,多于去年同期。

来源:多彩贵州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