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了!不知何时起,拒绝招收川大毕业生也能成为一股风潮!
前有北京著名律所当众发公告,后来上海一位公司的CEO也公开表态,称原则上不招聘川大任何师生。
若前者只是对川大毕业的学生有影响,那么后者在发言中强调的“师生”一词,恐怕已经将相关人员的身份扩大化,事态也升级了,毕竟前者只是学生,而后者是学生和老师,人群数量扩大了,目标也更大众化。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这家公司位于上海,发言者是该公司的CEO,还是著名的媒体人,超话主持人,有全球五十强名校EMBA经验。
这样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的领导人,一个著名公司的操盘手,为何依然有小儿女的偏见?
而那些声明不再招聘川大毕业生的公司,地址不是在北京,就是在上海。按常理来说,这两个城市都是大城市,人们应该有着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心态,为何反倒在张薇这事上如此执着了呢?
或许,这涉及到人们的三观问题。张薇事件被很多人定性为是误会,但实际这并不是误会,而是一个拥有新闻学专业知识的人在主导舆论,又或者说,她曾经试图主导舆论,但是失败了。
误会不能让人看到人性的恶,毕竟误会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主观意识造成的,彼此说清楚解开误会就好,但构陷和污蔑,却是一个人主观意识上的行为,尽管当时的大叔选择了原谅,但那是当事人的善,不代表当事女生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做错了对其严厉的处罚,是为学生负责,让她以后不敢犯错,但若学校本身选择宽容,那么是否会让学生吸取教训?学生又是否能从这一次的事中得到经验,以后不再随意污蔑他人呢?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所以很多公司才发布了那样的声明。虽然在公司发布不再招聘川大毕业生的声明以后,有专业人士指出川大可以对这些公司起诉,但有时候人心里的声音,才是自己真正的声音。
为什么那些公司明知故犯?北京的律所,一整个企业里面都是律师,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吗?可是为什么他们宁愿违规,也不要招聘川大的毕业生?
张薇一个人的事,害了许许多多的学生,这对其他学生来说的确是不公平的,不过,这似乎也是社会企业能够找到的可以对抗的方式,毕竟社会企业不能直接给张薇处罚,但他们可以选择要不要招收张薇这样的员工。
虽然网络上公开发声的人不多,但怕的不是这些光天化日之下发文表态的公司,怕的是更多人潜在的选择,也许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告诉你不需要川大的毕业生,但在权衡和选择背后,他们会下意识舍弃这一部分的学生,这才是影响最深远的地方。
而川大要对学生负责,就不应该只对张薇一个人负责,更有必要对更多的毕业生负责,毕竟学校的声誉,不能依靠学生去挽救,一座知名大学沦落到被诸多企业嫌弃,这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或许学校也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