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考研率超过30%;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获批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院校;获我国光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全省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学生仅有两人);获批各类科研立项项目33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14项;启动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28项,授权专利居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前列......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坚持“五育并举”,持续发扬“光电精神”,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优质的服务平台+个性化的活动平台”四大育人平台和特色鲜明的“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强身体、筑理想、重能力”,专业有水平、个性有发展、素质有提升、就业有质量的“三维四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阵地育人,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环保体育场、智能化公寓、五星级食堂等,采用节能创新科技,实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无线wifi网络校园全覆盖。为了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机制为保障,以项目为抓手,以实践为导向”,第一第二课堂协同配合“三位一体”文化育人的新模式。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邦家书艺苑”、“崇德讲堂”、“校史馆”、“美术馆”和“王希天烈士纪念馆”等校园文化场所,发挥校园文化陶冶功能。精心打造科技文化艺术节、书画大赛、演讲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系列学生活动品牌;围绕“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等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目前成立有光电科技协会、电子创新协会、心语志愿者协会、文学社、华服社、国漫社、长电梦羽社、BMD滑板社、AST轮滑社等46个优秀学生社团。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荣获2019-2021年度吉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打造“红绿蓝”先锋党建品牌。红、绿、蓝三个颜色是光的三原色,我校党建品牌项目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以“红色工程”传承红色基因;以“绿色工程”提升人才质量;以“蓝色工程”牢筑党的文化阵地,这三项工程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为培育德行兼备、能力突出、身心健康的三维人才助力赋能。
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机制措施。成立长春电子科技学院融媒体中心和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打造网络思政中心、党建墙和团建长廊展示区。长春电子科技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紧紧围绕中心的工作职能,通过打造“三大中心”,开展重点任务的建设,为网络思政中心工作升级赋能,树立“思政+内容+服务”的“长电”育人品牌。举办以“打造网络思政‘同心圆’,构筑铸魂育人新生态”为主题的网络文化节,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吉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我校学生荣获多项奖项;在吉林省“共抗疫情、爱国力行”高校网络文化作品评选活动中,我校学生在视频、书画、摄影、海报等类别中荣获多个奖项,进一步发挥了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学习方式上不断突破创新,充分发挥网站、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融媒体主阵地作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喜迎二十大,薪火永相传”系列推文,激励全校师生学党史、悟初心、担使命,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借助“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深化全校师生对党史教育、党的二十大等精神的学思践悟。
推进产学研创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中国激光与光电科学家姚建铨院士以及中国光学行业第三代出色代表姜会林院士为引领,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健全人格、健全体魄、能力突出的,适应工程师、设计师和中高层管理人才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践行“筑理想、强身体、重能力”的三维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构建了“一多两共”的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四平二全”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三维人才理念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一载体、双轨道、三融合、四联动、五共享”的“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双轨并行,通识与专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产、 学、研、创”四位一体联动式发展,专业发展、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生产设备、管理体系校企双方共享共建。
我校现有9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学院。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千余家企业形成校企合作生态圈,与17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0余个。此外,我校十分注重教学科研内涵式发展,先后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30余项,重点建设和培育校级科研机构30余个。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产教融合,着力打造集产、学、研、创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平台。我校以现代产业学院为培养载体,积极推进产业与专业、培养机制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光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8个专业集群;搭建了一批汇聚校企政研优势资源的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培育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双导”教师队伍。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下,我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长期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软件设计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竞赛。我校“创维组”代表队夺得第十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意设计与制作”项目一等奖;在“蓝桥杯”大赛中获Web应用开发组全省第一名;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东北区赛暨第五届东北地区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光电智能垃圾分拣车赛题)中,我校共有三组同学参赛,全部荣获东北地区一等奖;在第七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财会大赛中,我校会计学专业代表队荣获吉林省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其中一等奖总成绩位列全省第四名,同类院校第一名;荣获“余姚杯”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我校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生竞赛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学校积极搭建多元化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就业直通车、彩虹桥订单班、名企工程、服务基层计划、双考培养、双创培养、互联网+就业”等就业项目,每年为毕业生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学校历年平均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5%以上,位于吉林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在科研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升学、参军、自出创业等方面的就业比例高达57%。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强化思政育人,提升学习教育实效
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致力于思政课改革创新,抓好思政课主渠道建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开展“师生同上一堂课,自学自讲”活动。举办了“学校大学生讲思政课”、“薪火相传,炼铸红色青春”大学生讲党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纪念“一二·九”大学生演讲等系列比赛活动,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在“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二届全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评选活动中,我校作品《微光2》荣获一等奖。
扎实推进创新理论学习,强化思政工作顶层设计。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强化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确保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依托党课培训、“青马工程”、“大学生筑梦”等活动渠道,不断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认真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邀请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经济学博士王雪雁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举办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会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举办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仪式,邀请吉林日报科教卫部主任、二级教授刘怀到校作题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提升新时代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的讲座;开展“学习二十大 传承百年志 奋进新征程”主题巡展活动;举办“校长有约,共话成长”系列座谈会第一期;学校副校长分别带头讲授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伟大理想;开展 2023 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多措并举切实上好开学第一课,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方向。
强化榜样引领,激发学子学习热情
学校依托校园融媒体平台,策划长电师说、长电榜样等特色栏目,展示学校优秀师生风采。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发挥优秀学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榜样力量”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聘请大国工匠李万君同志为长春电子科技学院生涯导师。学校学生多次荣获吉林省“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多个集体荣获“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推进“校友导师计划”,打造校友育人新模式。为做好学生的生涯辅导与考研指导,学习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出“校友导师计划”活动,即每年聘请优秀校友做导师,每位导师长期固定指导 3-5 名致力于考研的在校学生。2020年,在“校友导师计划启动仪式暨第一期思行讲坛”活动中,共有 38 名在读研究生回到学校给100多名在校冲刺考研学生担任导师。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指导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职业发展。
今年,我校校友会邀请光电工程学院优秀校友、成功考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志鹏回到母校,受聘“校友导师”并在第二期校友思行讲坛上作题为“提灯引路,伴你前行——从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到北京大学的求学心路”的成长报告。
学校成立“长电考研之家”,设立考研自习室,光电科学学院考研率超过30%。据统计,近年来,我校考取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发挥了优秀校友传帮带作用。
志愿奉献社会,助力青年学子成长
多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向贫困山区捐衣、关爱自闭症患者、义卖残疾人手工艺品以及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贯彻与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建立集招募、立项、考核、评价于一体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志愿服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包括9个系列主题,“暑期支教”、“一日支教”、“社区服务”等19个子项目已实现志愿服务全年龄段覆盖。我校多名志愿者参加了“东北亚博览会及中国500强企业论坛”志愿服务工作,得到现场嘉宾和组委会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共青团吉林省委、东北亚博览会秘书处为我校授予“志愿服务东博会 勇于担当展作为”牌匾,表彰我校志愿者在两会期间的优异表现。
疫情期间,学校党委坚决执行中央、省委、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务,科学防控、统一领导,充分调动各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名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积极投身到战“疫”中,奉献抗“疫”力量。我校退伍大学生孙文举勇战疫情,在入县口检查点对来往的车辆和人员登记、测温,并受到当地军人事务局的表彰,以此来肯定他在当地疫情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和对他的嘉奖;我校学子常琦在长春市朝阳区前进街道华宇社区做志愿者,每天八点准时到岗,给辖区内的住户打电话,询问近况,日行超过两万步,爬 4000 阶楼梯,成为社区工作最长时间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们是长电学子们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在全国各地的长电学子们,他们犹如一颗颗星星,在疫情中发挥着自己的光芒,用实际行动奉献热血青春,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打造“苔米支教”志愿品牌。多年来,“苔米支教”一直在成长进步,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家长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从第一年仅有几十名学生的支教点扩大到现在数百余名学生,从单一的支教地覆盖到多个省、市地区。开展多次支教、捐书助学、心愿墙等志愿活动。截至到目前,苔米支教团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团队”、“全国百佳公益组织”等荣誉。《好人帮--更胜益筹》第二季金奖,《好人帮》节目组全程跟踪报道。近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和市委“四个服务”决策部署,引导学生走入基层,感受基层,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苔米”支教团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合作基地,开展“军娃助学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我校志愿服务常态化。
面向未来,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将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和任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办法和新手段,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