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特朗普动手,第一个“打”的国家定了?比拜登狠多了

亿点见闻 2025-03-22 15:45:41

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特朗普总统以国家紧急状态为由,连续签署三份行政令,对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一行动,表面上看是依据1976年《国家紧急状态法》和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合法举措,实则透露出特朗普政府维护本国利益、不惜以贸易战为手段的强硬立场。特朗普声称,这些措施虽可能带来短期经济“痛苦”,但为确保美国利益,这一代价是值得的。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墨西哥和加拿大迅速作出反应。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通过外交渠道,与特朗普进行了积极沟通,最终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关税暂缓执行期,并承诺加强北部边境管控,防止毒品流入美国。加拿大虽未公开透露具体协商细节,但也迅速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承诺加强边境安全合作。

相比之下,中国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特定商品加征关税、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将特定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对谷歌进行反垄断调查。这些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贸易争端中的决心,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疑是对当前多边贸易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警告,任何针锋相对的贸易战都将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灾难性影响。她指出,回到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时代,将意味着全球经济遭受两位数的损失,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代价。

欧盟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也表达了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强烈不满。欧盟委员会正考虑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对美国服务业,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采取报复性措施。这一动向表明,即便是传统盟友,在贸易争端面前也会选择维护自身利益,多边体系的裂痕正在显现。

在中美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虽然强硬,但双方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领域仍存在合作空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绿色经济上,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提供契机。

然而,特朗普试图将中国拉入俄乌冲突的谈判,以分摊责任并离间中俄的做法,显然未能得到中方的积极响应。中方坚持中立调停角色,拒绝被美方议程绑架,这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和原则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国对国际社会负有特殊义务和责任。作为二战后多边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国,美国本应成为遵守规则、维护多边机构权威的典范。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却与这一角色背道而驰,不仅损害了盟友的利益,也动摇了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

面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维护多边主义原则,推动国际贸易体系的健康发展。大国之间应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球化进程不被打断,各国人民都能从全球化中受益。

0 阅读:25
亿点见闻

亿点见闻

亿点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