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细雨绵绵,正是笋破土而出的时候。
在杭州临安,有个名叫王女士的乡亲,今年56岁了。那一日,夕阳还未完全沉下,她已用过晚餐,悠然步入自家的竹林,期待能寻得几株新笋。然而,15日的那天傍晚,那片她熟悉的竹林,却成了她的一次惊魂之旅。
她步入竹林,新笋尚未发现,却瞥见一条四五斤重的五步蛇,盘踞在竹枝之上。王女士尚未回过神来,那蛇已向她发起了攻击,一口咬在她的额头,顿时鲜血直流。
王女士心知这蛇有毒,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离开竹林,一路跌跌撞撞,心中满是惊慌与恐惧。谁知,在出竹林时,她不慎摔倒,左手和左膝盖都受了伤。更糟糕的是,一只蜱虫趁机叮在了她的右侧后腰。
当她赶到医院时,已是浑身肿胀,双眼发黑,眼皮上布满了血泡,连睁眼都变得异常艰难。幸运的是,医院的护士细心周到,在处理她的擦伤时,发现了那只隐藏在后腰的芝麻粒大小的蜱虫。护士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蜱虫夹出,为她解除了这一隐患。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蛇类活动也愈发频繁。王女士或许是在进入竹林时,无意中惊扰了蛇,从而遭到了攻击。而相对于蛇类的凶猛,人们往往容易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蜱虫。然而,这些小小的蜱虫,其疾病传播能力却仅次于蚊子,位居世界第二。
蜱虫与蛇一样,在天气变暖后变得活跃起来,它们隐身在草丛和灌木之中,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这些看似无害的小虫,不会飞翔,不会跳跃,却能在无声无息中将病毒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每十个被蜱虫叮咬的人中,就有一个会发病。每年,至少有六万人因这小小的蜱虫而感染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不久前南京的郑女士带着儿子豆豆爬山归来后,发现豆豆的头上出现了一个芝麻粒大小的黑点。经医院检查,这竟是蜱虫叮咬后留下的痕迹。因此,在这段时期,当我们经过茂密的树丛和灌木丛时,一定要扎紧衣领,避免在草丛中长时间逗留,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身体。
蜱虫叮咬后,皮肤通常不会立即感到疼痛或瘙痒,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家长的细心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蜱虫虽小,却可能携带致命的细菌和病毒,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蜱虫在吸血前体型微小,但吸血后会显著增大。它们喜欢寄生在人体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被蜱虫叮咬后,其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切记不可用手直接拍打或硬拔。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增加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将其拉出,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如果蜱虫深入皮肤,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处理。
预防蜱虫叮咬同样至关重要。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避免裸露皮肤。使用驱虫剂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养宠物的人来说,定期为宠物清洁和驱虫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减少宠物与蜱虫的接触,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总之,蜱虫虽小,其危害却不容忽视。我们应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措施,正确处理蜱虫叮咬事件,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