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9月6日电题:重庆藠头下饭小菜提档升级行销海外
作者梁钦卿
“种上藠头后,家里买了空调、电冰箱……孩子学费不愁,生活越来越有‘嚼头’了。”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村民冯家平种了近40年藠头,今年种的1.5亩赚了8000多元(人民币,下同)。
藠头是一种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因外形与大蒜相似,又称“把子蒜”,具有降脂消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丰都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尤其适合优质藠头生长,自20世纪50年代引进以来,已有70多年种植历史。
冯家平种植的藠头,每年都由重庆丰都明富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明富企业”)悉数收购。走进明富企业的藠头加工厂内,一派繁忙景象。经过筛选清洗、除根去膜、腌制杀菌、灌装封口等流程后,原本“灰头土脸”的藠头犹如无瑕白玉,处理好后装入集装箱,仅需一周时间即可运抵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藠头切削是个技术活。”59岁的工人敖顺秀从事藠头切削工作20余年。她介绍,因为个头、形状不一,藠头无法进行工业化加工,只能通过人工处理,切削好的藠头瓣,通过去皮、分级、挑选、盐渍,最后方可包装运输。
“近年来,藠头的海外销量不断增加。”明富企业负责人肖朝明介绍,公司最开始藠头产量少、质量低,对外销量只有10吨不到,自从2006年获得出口贸易许可证后,海外市场逐渐打开。2021年,该公司出口3000吨左右,创汇200多万美元,今年根据收购情况来看,预计有近4000吨的出口量。
在中国,藠头是大家餐桌上喜爱的下饭菜;在国外,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一道保健食品。
在韩国首尔经营餐馆30多年的华人老板王先生每年都会订购丰都藠头,今年也不例外。他说,藠头有开胃消食、通气除腻、辅助抗癌等功效,是腌制菜中的“高档货”。韩国因气候等条件约束,生产成本高,而市场需求又很大,丰都藠头价格亲民、品质高,备受当地食客欢迎。
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商称,藠头在当地食用方法多样。比如在吉隆坡,当地人大多把藠头切成丝来拌沙拉,而在华人众多的槟城,藠头则是一道鲜美的开胃菜。
藠头虽小,已然“长成”带动丰都民众致富的出口大产业。目前,丰都县是中国西南地区大型藠头生产基地之一,全县藠头种植面积约1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实现年产值1.2亿元,2017年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工厂规模,将藠头产品年出口量提升到5000吨至8000吨左右,并拓展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市场。”肖朝明告诉记者,除了半成品藠头,该公司还将生产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让丰都藠头摆上国外各大商超的货架。(完)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