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玩手机,孩子凭什么要写作业?家庭教育,趁早看透这3件事

瑞鹤仙 2021-05-20 21:43:53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我们总是能发现孩子的诸多问题,却很少认识到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源自父母。

一所小学发起了一份“我做作业,你们不能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的倡议,要家长签字,家长顿时炸锅了!

我好不容易熬到长大,还不能随便玩手机了吗?

连在边上刷个手机都不行,这不是矫情吗?这不是惯孩子吗?

凭什么?我玩我的手机,他做他的作业,有半毛钱关系么?

陪娃这么累,刷两下手机怎么了?有问题吗?

有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

家长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靠在沙发上开始刷手机,边刷手机边督促孩子:

“快去写作业!”

“快去看书!”

“快去睡觉!”

孩子心里自然会不平衡,你们在玩手机,凭什么要我写作业!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乖巧懂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此,不惜为孩子的教育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殊不知,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往往是榜样的力量。

当你烦恼孩子整天沉迷手机不可自拔时,先不要怪孩子不成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要想孩子放下手机,好好学习,请父母自己先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进步。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可以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最该明白一件事,教育孩子,从来不是靠口头上的大道理说教,而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自己不思进取,却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当年我就是吃了没读书的苦,我们未来就都靠你了!”

父母自己说着脏话,却对孩子说:“说话要文明,要使用礼貌用语!”

父母自己不孝顺老人,却对孩子说:“你以后长大了可要孝顺爸爸妈妈!”

这可能吗?

孩子的状态,往往是大人状态的镜像。

孩子天生具备模仿能力,会让他下意识地去模仿身边人的举动。

你温柔宽厚的样子,孩子看得到,你细心体贴的样子,孩子看得到。

你粗暴吝啬的样子,孩子看得到,你冷漠自私的样子,孩子看得到。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孩子就会怎么做,说一万句大道理都不如父母的以身作则。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这次考试又考了第一名;

别人家的孩子钢琴比赛又拿了奖;

别人家的孩子每天都自觉写作业;

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不让父母操心......

在说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请父母想想别人家的父母,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优秀,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永远不要怕指望孩子会天生懂事,自觉学习,永远不要指望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不愁。

孩子的每个好习惯,背后都是父母的悉心培养,孩子的乖巧懂事,背后都是父母的耐心教育。

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刻刻记得,孩子会踩着自己的脚印前进,要想孩子将来走正确的路,自己首先不能走歪。

育儿先育己,父母自身正了,孩子才能更好的长大。

0 阅读:6
瑞鹤仙

瑞鹤仙

给大家带来新鲜的科技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