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种植的广袤领域中,草莓授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追求高品质、高产量的现代农业环境下,如何在草莓授粉环节保障成果,成为了众多种植者钻研的焦点。而采用蜂群授粉,无疑是当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不过,若想让蜂群授粉达到理想效果,箱位摆放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草莓畸形果的数量以及最终的产量。
蜂群授粉在草莓种植中有着诸多天然优势。蜜蜂是自然界中最出色的授粉者之一,它们在采蜜过程中穿梭于草莓花朵之间,身上沾染的花粉能够精准地传递到其他花朵的花蕊上,大大提高了授粉的成功率。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蜜蜂授粉相比传统的人工授粉,能够使草莓的坐果率提高约 30% - 40%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种植面积下,采用蜜蜂授粉可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然而,如果箱位摆放不合理,蜂群的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草莓畸形果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比如,在一个面积约为 1 亩的草莓种植大棚里,如果蜂箱摆放位置过于靠近边缘且靠近光源,蜜蜂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活动范围将会受到限制。经统计,这种情况下,蜜蜂只能覆盖大棚内约 60%的草莓区域,而正常箱位摆放时能够覆盖达到 90%以上。这就导致了部分草莓花朵无法得到充分的授粉,畸形果的比例明显上升。
我们先来探讨箱位摆放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当蜂箱放置过高,蜜蜂出巢飞行时会面临更多空气阻力,消耗更多的体力。这就好比一个人爬楼梯,楼层越高,爬起来就越累,蜜蜂也是如此。如此一来,蜜蜂外出采集花粉和花蜜的次数和时间都会减少。而当蜂箱放置过低,容易受到地面水汽、湿气的侵蚀,也不利于蜜蜂的健康。有实验数据显示,蜂箱放置过高时,蜜蜂的单次出巢采集里程平均会降低 15% - 20%,采集量自然下降;蜂箱放置过低时,蜜蜂感染疾病的风险会增加约 25%。
再看光照的问题。如果蜂箱朝向不合理,比如正面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蜜蜂在温度较低的清晨或者阴雨天活动时,蜂箱内的温度就难以迅速回升到适宜的范围。蜜蜂生活的适宜温度一般在 32℃ - 36℃ ,若温度低于这个范围,蜜蜂的活跃度会显著降低。据研究,当箱内温度低于 15℃时,蜜蜂基本停止活动;而低于 8℃时,蜜蜂就会进入半冬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蜜蜂的授粉效率大打折扣。
此外,风向对蜂箱箱位摆放也有重要影响。如果蜂箱正对着风向,风会将蜜蜂吹得东倒西歪,影响其飞行稳定性和平衡感。当风力达到 5 级及以上时,蜜蜂的飞行活动几乎会停滞。这就像一个人在狂风中行走,困难重重。而若能巧妙地将蜂箱摆放在一个能够规避强风的方位,蜜蜂就能更好地完成授粉任务。
那么,怎样的箱位摆放才是科学合理的呢?一般来说,蜂箱应放置在平稳、干燥的地方,离地面大约 1 米左右的高度,既避免了过低湿度的影响,又不会因为过高而增加蜜蜂飞行负担,同时还能保证蜜蜂在清晨或傍晚有足够的光照。蜂箱的朝向最好选择东南或者东南偏南方向,这样可以保证清晨第一个小时内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使蜂箱内迅速升温,唤醒蜜蜂。而且,要尽量避免蜂箱正对着风向,比如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的情况下,蜂箱可以朝东偏南 45 度左右摆放,既能保证有良好的采光,又能减少强风对蜜蜂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种植者还可以通过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来验证箱位摆放是否合理。如果发现蜜蜂出巢活跃,采集频繁,归巢时携带的花朵、花粉量充足,就说明箱位摆放基本合适;反之,如果蜜蜂活动量稀少,归巢时蜜脾上的花粉较少,就可能需要调整蜂箱的位置。
总之,草莓授粉用蜂群,箱位摆放的科学性不容小觑。通过合理的箱位选择和布置,为蜂群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和授粉环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草莓畸形果的数量,还能显著提高产量。每一位投身于草莓种植的农户,都应当重视蜂箱箱位的合理安排,让蜂群在大棚里充分发挥作用,收获饱满、规整、美味的草莓,迎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