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惯了循规蹈矩、成为网红的美味大牌面条,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名不见经传的路边摊摊儿发生了兴趣,特别是那些“蚊子”级的街沿小面。作为一个面条猎人,整日沉迷于大街小巷的面馆,总是乐此不疲地沉浸在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面的世界。我以为,我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面条本身,而是在描述或解说这些面馆面条世界时,那些书写或敲击在笔记本和手机屏上的词语和文字。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语言即世界”。我的世界应该是由母语中文决定的。

一般小吃摊摊儿面
成都芳华街上的这家小面馆日晒雨淋已逾十五年,它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名气,没有美食大咖们的加持……所有的无,造就了面摊的存在,造就了一个古稀之年仍然热爱美食的胡姓大爷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执拗。他没有传统古法和正规厨艺的概念和培训,只是喜欢,喜欢弄吃的。

面谱
胡大爷的“红油素椒面”在沸水中舒展扭曲挣扎,捞起时仍带着筋骨分明的弹滑。素椒臊子在锅中炒出酱香焦香,与自舂的花椒面、熟油海椒在碗底激出辛香醇厚的火花。独特的辣油裹住每一根面条,芝麻酱的浓郁与斟酌后的微甜在舌尖邂逅,清甜的小白菜撞开麻辣的帷幕,一碗十元的小面吃完,额角已沁出毛毛汗,唇齿间的余韵有如星火在口腔跳赞。

红油素椒面
再看这家面摊——“伍姐老字号遂宁面”。其实,这就是一个守门大爷的面摊摊儿。说起成都的“门卫面”,名气最大的当数那位以“鳝鱼面”闻名遐迩的面馆大爷,会点书法,喜欢弄面,一不小心成了成都面馆的大网红。还有那位成都西体路上以脾气暴躁而著名的脆臊面老板,也是一个因地制宜将门卫摊摊儿面馆炒得沸沸扬扬的角色。而眼前这位大爷无论说哪头,比他们就逊色多了,有一点除外,脾气好。

门卫大爷
面馆的价格十分厚道,面谱上的品种也十分有限,面条的味道只能说将就,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它活着的理由和年生。这是一家我行我素的面摊,一家不随波逐流的面摊,一家存在了十多年的面摊……

面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说过,“一切没有被说出来的,注定要消失。”为了不让这家被街坊四邻,被“成都市图书馆”出来打尖的人遗忘,我也要在这里说上几句。这碗素椒杂酱面在滚水中三沉三浮,捞起时挂着透亮的浆色。红油海椒和花椒面儿在热中互怼,各自演绎自家的独门辛香,酱和油渗进面条肌理,麻辣鲜咸汹涌之处忽地浮起一缕回甜,碗底残存的酱痕肉沫即使蘸着吃完,依然觉得喉头滚着一团不熄的香气。

素椒杂酱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