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一档演技竞技综艺将中国影视行业的遮羞布彻底撕裂。
《演员请就位3》首期播出当晚,章子怡冷声喝退选手张嘉元的画面如利刃出鞘,斩开了流量时代的浮华泡沫。这场被网友戏称为“内娱照妖实录”的导师发飙事件,恰似一剂强心针,刺破了行业集体装睡的假面——当表演沦为“人设秀场”,当导师席化作“祛魅战场”,章子怡用二十年淬炼的锋芒,正在为畸形的行业生态做一场精准解剖。
在节目组精心设计的“医美筛查”环节中,制片人杨晓培与惠英红对46位演员发起灵魂拷问:“谁整过容?”“谁拍过三分以下作品?”六个问题过后,全场座椅竟空无一人。这场荒诞的“集体审判”,恰是内娱生态的绝妙隐喻——当表演竞技场变成“黑历史展览馆”,章子怡的暴怒不再只是个人情绪,而是行业尊严的最后防线。
面对张嘉元用“偶像身份”为拙劣演技开脱时,章子怡那句“不要做人设”的训斥,实则是向整个流量体系宣战。这位中传表演系新生,在即兴表演环节将“官宣恋情”演绎成狂妄自大的闹剧,甚至用“爱豆就是这样”回应批评。当行业默许“演技不够人设来凑”的潜规则时,章子怡的雷霆之怒,恰似为迷失的从业者敲响丧钟。
在这场祛魅战争中,章子怡的严苛带着强烈的自反性。四年前,她质问“演员是最低级的职业吗”的预言,如今在刘梓晨“蛇精脸”饰演相柳、杨子“爹味”诠释纣王的魔幻场景中应验。这些将表演异化为行为艺术的荒诞片段,与她自己的人生形成奇妙互文——从《卧虎藏龙》竹林戏指甲崩裂仍坚持拍摄,到《一代宗师》三年苦练八卦掌致韧带断裂,她的职业生涯本就是一部“破碎重建”的史诗。
节目中,她将这种淬炼哲学投射在杨子身上。面对这位自称“被赞誉蒙蔽二十年”的演员,章子怡直言:“碎掉才能重建”。这不仅是演技指导,更是对行业的警示:当“黑红也是红”成为共识,唯有打碎投机者的幻梦,才能让真正的表演者从废墟中站起。
节目组显然深谙“黑红”之道:开播前用姚笛复出造势,却在正片中将其镜头全删;设计张嘉元被骂桥段却给予超长曝光,被质疑“以骂代捧”。这种精心编排的“行为艺术”,恰暴露了行业的悖论——当章子怡在镜头前捍卫专业时,她的愤怒本身已成为流量游戏的棋子。
但在这场困局中,章子怡展现出惊人的清醒。面对选手代高政将导师席变成狗血言情现场,她以“尬演对峙”完成反杀;当许佳琪用挤眼泪演绎“猫系少女”时,她以“用力过猛”四字戳破虚假共情。这些瞬间,让导师席化作照见行业病灶的镜面:当表演沦为“话题制造机”,真正的艺术正在被系统性消解。
这场祛魅战争最终以节目停播暂告段落,但章子怡引发的讨论早已超越综艺范畴。从“泼墨门”后借《最爱》涅槃重生,到离婚声明中“聚散皆序章”的淡然,她始终在舆论风暴中践行着“戏比天大”的信仰。如今,当她在综艺中怒斥“不要把舞台当流量出口”时,实则在为整个行业划定底线——演员的尊严不在热搜词条里,而在每个角色血肉的浇筑中。
正如她在《艺伎回忆录》争议最盛时所言:“角色是虚构的,但表演必须真实。”当内娱在“审丑狂欢”中迷失,章子怡的坚守恰似一柄寒光凛冽的玉娇龙青冥剑,既刺破虚妄,也映照出中国影视黄金时代最后的孤勇。这场“祛魅战争”或许没有胜者,但它至少证明:在流量废墟之上,仍有人愿做守夜人,为表演艺术保留最后一盏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