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我们可以掐住大陆芯片的脖子,这是真的么?

科技新视界 2025-03-23 19:21:07

最近,一场国际半导体峰会的热度不减。

原因无他,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会上高调发言,声称台积电可以掐住大陆芯片的脖子。

这话一出,顿时引发了热议和质疑。

究竟他有何底气?

大陆芯片产业是不是真的存在无法突破的软肋?

张忠谋再抛争议言论

在这次的国际半导体峰会上,张忠谋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开门见山地说,大陆为打赢科技战投入了大量资金,成立了大基金一期和大基金二期,但效果不佳。

他大胆断言,大陆芯片产业有“致命的软肋”,如果台积电想打压,大陆将无力反击。

这个言论瞬间引起诸多讨论。

网友们好奇,这位年逾八十的老将到底有何底气,说出如此狂言。

是不是真的能如他说的那样轻松掐住大陆芯片产业的脖子?

大陆芯片产业的真实现状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得先看看目前两岸芯片产业的真实状况。

不可否认,在最高端的芯片生产上,我们还落后于台积电一些。

台积电去年就量产了3nm芯片,而今年率先量产2nm芯片。

甚至三星都没法做到。

反观中芯国际,最先进的量产技术也仅停留在14nm,7nm技术依然在试验中。

这可不是小差距,台积电的技术水平确实高出了我们一大截。

张忠谋的论调也并非全无根据,但对岸果真就如他所言,没有反击之力吗?

光刻机之争与未来布局

张忠谋提到的“致命软肋”到底是什么?

许多业内人士猜测,很可能是指EUV光刻机的缺乏。

EUV光刻机是高端芯片制造的必备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陆企业无法从荷兰阿斯麦购得此设备。

这样的技术限制,让大陆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受制于人。

不过,大陆也不是没有在行动。

为了突破封锁,大陆早已开始布局国产替代方案。

从光刻机到光刻胶,甚至是EDA设计软件,国产化的脚步一步步推进。

比如,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已经进入量产测试,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也通过了验证。

华为的14纳米EDA工具实现了国产化。

这些努力都在说明,我们正在逐渐解决问题,并非完全没有反击之力。

未来芯片技术的变局

假以时日,光刻机之争或许并不是唯一的胜负手。

摩尔定律限制下,未来芯片技术的发展或许将转向光子芯片或者量子芯片。

而在这些新技术领域,大陆并未落后,与欧美几乎处在同一梯队上。

如张忠谋所言,大陆半导体产业链确实存在一些短板,但他或许低估了大陆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为在推出的新一代麒麟芯片上,性能与流畅度都有显著提升,显示了在不使用EUV光刻机情况下依然能生产出高效芯片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麒麟9030和9070芯片已经在路上,它们将采用5nm到3nm的工艺,或许不久将来我们也能迎头赶上。

时局与未来

回看张忠谋的言论,他看似掌握了“绝对权力”,实际上,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半导体生产现状与贸易限制。

但要说这番言论能彻底掐住大陆芯片的咽喉,还为时尚早。

大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仍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虽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需突破,但整体半导体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中。

在芯片技术逐步迈向瓶颈之际,未来的竞争很可能会在新的技术领域展开。

而对于未来的芯片产业,大陆同样拥有不小的希望和机遇。

总结

张忠谋的话,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与关注。

作为这场半导体角力的一方,大陆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都在显示大陆在这条路上的前行步伐。

随着光刻机、光刻胶及EDA设计工具等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我们逐渐看到希望的曙光。

未来的芯片技术竞争,大陆并不会缺席,甚至可能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

大陆芯片产业的突破,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看来,张忠谋的言论,某种程度上也许只是为了引发关注。

文章通过例证和细节揭示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的芯片产业竞争态势。

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示,明白技术进步需要不断突破与奋斗,而市场和技术阻力同样也会激发新的创新与变革。

通过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对未来,抱有更积极的期待。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流浪者

流浪者

1
2025-03-23 20:36

大陆能让其断子绝孙。

科技新视界

科技新视界

关注我,加入科技爱好者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