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炮兵某部新兵连,18岁的杭州小伙贾冰正用原创段子缓解训练压力。
谁能想到,这个总把战友逗得前仰后合的新兵,八年后会带着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的奖杯退伍。时任浙江曲艺团团长魏真柏在基层慰问时发现这颗明珠,力排众议将26岁的贾冰特招入团。
从舞台剧《小城之春》到传统曲艺创新,贾冰用九年时间完成从演员到副团长的蜕变,却在35岁事业巅峰递交辞呈——他渴望更大的喜剧舞台。
2018年央视春晚化妆间,首次登台的贾冰正在默戏。与蔡明、潘长江合作的《学车》彩排时,他独创的“咆哮式抖包袱”让导演组捏了把汗。
直到直播时观众席爆发的28次掌声,才让所有人放下心来。这年他横扫《欢乐喜剧人》冠军,被郭德纲预言“喜剧新时代到来”,徐峥更在微博盛赞“看不见表演痕迹的天赋”。最风光时,他同时接到五个卫视春晚邀约,每场演出费超六位数。
2021年成为贾冰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在《大红包》《囧妈》等电影中的夸张表演引发争议,网友批评其“把小品套路搬进银幕”。
同年主演的《冒牌财神》豆瓣评分3.2,剧中反逻辑桥段被做成短视频群嘲。尽管《哥,你好》收获3亿票房,但观众记住的只有他标志性的瞪眼表情。影评人梁鹏指出:“影视表演需要收放自如,贾冰还没找到舞台与镜头的平衡点。”
“又来了又来了!”2022年北京卫视小品《年终奖》落幕时,实时弹幕突然刷屏。贾冰在结尾处长达五分钟的独白,让收视曲线直线下滑。
这种“前半段搞笑后半段说教”的模式,在其《快递幸福》《创业家族》等作品中反复出现。中国传媒大学喜剧研究所报告显示,近三年贾冰作品煽情片段占比从17%升至43%,直接导致观众满意度下降22个百分点。
转机出现在2023年冬。贾冰工作室宣布暂停影视拍摄,全身心投入辽宁春晚创作。与编剧团队闭关三十天打磨的《带着爸爸去旅行》,用纯喜剧结构斩获全网1.2亿播放量。
正如他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所言:“观众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次回归初心让我找回了说人话的能力。”
从文工团新星到喜剧顶流,从影视遇挫到自我革新,贾冰的起伏轨迹恰是中国喜剧生态的缩影。
当他在辽晚后台抱着“最佳小品”奖杯落泪时,同行们看到的不仅是逆袭,更是一个职业喜剧人的觉醒——真正的笑声,永远来自对生活的真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