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翻开手机就被全红婵捐款100万的新闻刷屏了。作为一个跟了十多年跳水比赛的老观众,我真是看不下去了。大家都在夸她善良、懂事,可我心里却沉甸甸的-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捧杀吗?
说句实在话,从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到现在,全红婵就像个被推到聚光灯下的小白鼠,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来解读。
昨天是亚运会的“双金王”,今天是“慈善达人”,明天又会是什么头衔呢?
这种铺天盖地的关注,真的是在为她好吗?
我琢磨着,得好好给大家捋捋这里头的门道。
你看看全红婵的成长经历:7岁进体校,小小年纪就开始了高强度训练。
现在17岁的她,正经历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队友张家齐的训练表都被曝光了-每天200个前空翻、200个后空翻、300个蹦床动作,这就是她们的日常。
全红婵能在亚运会上完美发挥,背后付出的汗水绝对不比别人少。
可现在呢?媒体和网友们似乎对她的比赛成绩已经不满足了,非要把她塑造成“完美女神”。
善良、懂事、有爱心、技术绝顶、性格可爱...仿佛她就该是个十全十美的形象。
这哪是在为她好啊,分明是在给她戴紧箍咒!
拿之前东京奥运会来说,全红婵一战封神,成了“中国跳水天才少女”。
可紧接着她就遭遇了职业生涯的低谷期,连续7场比赛没能登顶。
那会儿网上的风向立马就变了,有人说她“骄傲了”,有人造谣她“被退队”,更有甚者说她“只顾着赚钱”。
这前倨后恭的态度,真是让人心寒。
还记得当年的体操王子李宁吗?
就因为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次失误,就被骂得体无完肤,有人给他寄刀片,有人让他自杀谢罪。
再看看刘翔,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多少人骂他“演戏”,说他“辜负全国人民期望”。这些前车之鉴摆在眼前,难道我们还要重蹈覆辙,用过度的期待和赞美去压垮一个17岁的姑娘吗?
全红婵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也年轻过,但动作越来越沉,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多么朴实的话啊!
她还说:“宁可自己赢了在网上热搜挂一个小时,也不想输了挂一天。”听听,这哪是一个17岁女孩该有的心理负担?
我特意去翻了翻全红婵的训练视频。
你们知道她每天是怎么练的吗?
清晨5点就要起床,6点开始训练,每天要做几百次助跑、起跳练习。
一个动作要重复几百遍,直到肌肉记忆形成。
训练时摔在水里,疼得眼泪都要掉下来,可她从来不喊一声痛。
这样的付出,难道还不够吗?
为什么我们非要给她加戴更多光环?
捐款100万是值得肯定,但这只是她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比起这些花边新闻,我更希望看到媒体多报道她在训练场上的点点滴滴,多关注她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陈若琳教练说过的一句话:“在我这里,全红婵不是什么奥运冠军,只是我的一名学生。”这话说得多好啊!她就应该是个普普通通的运动员,专注训练、好好比赛就够了。
现在的舆论环境,真是让人担心。
动不动就“天才少女”、“跳水女神”、“完美人设”,这些标签贴上去,不是在为她加冕,而是在给她套上枷锁。
一个运动员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持续进步的能力,是在关键时刻的稳定发挥,是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
所以我真心呼吁,别再给全红婵贴标签了。她不需要当“道德标兵”,也不需要当“完美偶像”。让她安安静静地训练,开开心心地比赛,这才是对一个17岁运动员最好的期待。
至于那些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媒体和网友,我倒想问问:你们是真的关心全红婵这个人,还是只把她当作流量密码?如果真为她好,就请给她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让她能像同龄人一样,有犯错的权利,有成长的空间。
体育圈有句老话:没有永远的冠军,只有永远的挑战者。全红婵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与其整天盯着她的生活八卦,不如给她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她首先是个17岁的少女,然后才是那个站在跳台上的“跳水女王”。
你们说,我们能不能换个方式支持全红婵?与其捧杀她,不如让她能像个普通运动员一样,专心训练、快乐比赛,这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