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每生产1艘远洋船只,中国就能在一年内生产359艘。
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话音一落会场一片哗然。
中美之间造船差异真的有这么大吗?美国为了阻止我们的快速发展又出了哪些阴招?
中国造船业遭遇301调查
2024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毫无预兆地抛出一枚重磅炸弹,突然决定根据1974年通过的《贸易法》第301条启动对我国海事、物流以及造船行业的调查。
这一次他们挥舞301条款的大棒,专门对准了这三个对我们至关重要的领域,指责我国在这几个行业里采取了所谓“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伤害到了美国的相关产业和安全利益。说白了这就是在找茬。
这事儿还得从2024年3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五大工会组织,就联名上书开始说起,在美国钢铁工人的眼里,快速崛起的中国造船业,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造船产业和全球海事物流的支配地位。
美国工人担心自己的饭碗会被中国抢走,在整份请愿书中非常明确的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利用造船业扩大世界影响力,为的就是在未来主导全球运输和物流网络,长此以往,美国的海事和造船业将无力翻身。
无力翻身这4个字彻底刺激到了拜登,在拜登眼里一切都可以忍,唯独不能让美国在自己的任期内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可现实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摆在他眼前。
截至2022年,我国已经占据了全球造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全球造船业名单上根本就看不到美国的影子。
所以中美之间的造船能力差距已经不是指数级的问题了,足足相差数百倍。
所以301调查就这么华丽丽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虽然我国商务部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和反对,但美方根本就置若罔闻,拼了命的认为我国的发展影响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继芯片之后,美国又一次在造船业这一领域同我国直接翻脸,掀了桌子!
中美造船能力大比拼
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美国人的焦虑是没有意义的,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穆尔蒂之所以如此着急呼吁国会对我国采取措施,就是因为中美之间的造船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中国生产359艘远洋船只的时间内,美国只能生产1艘。虽然现在人类已经迈入了太空时代,但地球上的一切事物还是依赖于海洋,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可我们这边船帆林立,而美国那边只有孤零零的几艘船。
这种差距早就是能力上的全方位超越了!
更何况中国造的船只不仅是数量多,质量也全方位领先全球。
LNG船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制造业的掌上明珠,但自从我国实现了技术突破以来,制造这个所谓的皇冠都是手拿把掐。
前不久中国船舶集团刚从卡塔尔拿下了建造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的订单,总金额高达60亿美元,促成了全球单笔最大造船订单。
可美国呢?这么多年来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早就没有能力完全生产已搜出来的全部配件了,一些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都根本就不可能在美国本土获得。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对造船基础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如今不仅生产新船的能力薄弱,连基本的维修和维护工作都难以完成。
中国造船业已经稳坐全球头把交椅长达14年,2023年全球超过一半的商业船只都是由中国制造。相比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美欧造船业早已不复当年,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它们的造船产量加起来也不过全球的5%。
就算是造船强国日本和韩国如今也难以和中国抗衡,更令人唏嘘的是,在日益衰落的美欧造船业中,美国居然连第一名都捞不到。
造船业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整个军工水平,正是这些年我国造船能力的突飞猛进,才让我国的海军实力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质的变化。
美国国防部前段时间对中美海军未来的军力对比做了一个预测,认为我国海军到2030年舰船将增加到435艘,但美国海军可能不增反降,连现有的292艘舰艇都不一定能保留下来。
美国造船业的困境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劳动力短缺和投资不足等多重问题的缩影。
这是结构性的问题,绝不是美国现在急的抓耳挠腮就能解决的,为此美国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将目光投向了造船工业还算发达的日本和韩国。
美国求助日韩,日韩态度暧昧
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在今年年初,接连访问了韩国和日本的知名造船企业,试图拉拢这两个造船大国加入美国的“造船复兴”计划。
特别是在访问韩国现代重工和韩花海洋时,这位海军部长表达的十分明确,他认为美国现在的造船厂已经是个老旧,许多已经多年停摆,如果美韩两国可以合作,完全可以重新发挥光芒。
美国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想借助日韩的技术和资金,重启已经关闭或闲置的造船厂,而且美国的算盘打的也十分明白,为了满足日韩的胃口甚至不惜将部分美国军舰和商船的制造和维修工作外包给日韩企业。
这样美国就能在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自身产能不足的同时,减少美国造船厂的压力,同时还能给日韩企业让一部分利益。
美国就可以集中精力生产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这些可以改变国运的武器,可没想到美国的算盘打错了。
面对美国投出的橄榄枝,日韩企业的态度却有一些摇摆不定。韩国和日本的造船业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它们也同样面临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技术工人短缺等问题。
更何况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曾经吃过美国的亏,之前的合作中,美国人用复杂的审批流程和高昂的附加成本,坑得日韩船厂吐血,这次虽然美国人开出的条件比较优厚,被坑怕了的日韩船厂还是保持着怀疑态度。
日韩两国也有自己的战略考量,韩国造船业虽然近年来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略显疲态,但它们并不希望完全依赖美国市场,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韩国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日本的情况也类似,尽管日本企业在与美国军方的合作中获得了部分利益,但日本人根本就不太相信美国提出的“全面投资美国造船厂”计划。
在日本人看来,同美国进行深度合作这件事情本来就有风险,更何况美国现在正处于特朗普2.0时代的前夕,一旦未来政策变化,日本的投资真的有可能血本无归。
只不过日韩两国同美国的绑定实在是太深了,根本就不敢明面拒绝美国的提议。
毕竟美国现在依然牢牢做着世界霸主的宝座,面对我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日韩两国也想要抱紧美国的大腿,共同抱团取暖牵制我国。
可就算是日韩两国真的确定同美国进行合作了,美国计划真的能成功吗?
如何保证日韩企业心甘情愿地投入巨资就是个大问题,美国的造船厂大多设备老旧、劳动力成本高,改造和重启这些造船厂的成本可能远远超出预期。
而且即便日韩企业真的投资了美国造船厂,这些造船厂能否高效运作,能否达到美国的军事标准,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即便日韩企业答应了美国的请求,它们能弥补中美造船能力的巨大差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根据美国海军部的预测,即便引入日韩的造船力量美国的造船能力,最多也只能提升到我国当前水平的十分之一。
换句话说,即便日韩全力支持,美国造船业只不过是死的慢一点而已,哪怕三家加在一起也不可能短期内超越我国。
因此美国的这一“借力”计划虽然看起来是一步好棋,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正如美国一位退役海军军官所言:美国军方内部所有人都知道,要通过引进外部力量来重振造船业,可问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引进外部力量的合适对象,除非那个对象是中国自己!
中国造船业的优势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自主技术的掌握。这些都是美国人现在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
结尾
从中美造船能力的巨大差距到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再到美国不得不向日韩“搬救兵”,美国的一系列反应就是已经告诉我们在全球造船业竞赛这条赛道上,我国就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美国的造船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即便日韩愿意伸出援手,它们也无法彻底扭转中美造船能力的失衡。
我国已经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持续的科技创新,在造船业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这场中美造船竞赛远未结束,但目前来看,胜利的天平明显向我国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