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反击战,彻底打响了!
谁规定只有美国可以制裁我们的,我们一样可以反向制裁他们,而且我们的回击,恰好打中了美国的要害之处。
雄狮若不展露威严,还真被视作软弱可欺了。
12月2日,美国将140家中国企业纳入管控清单,试图全面遏制中国芯片发展。其制裁范围不仅扩大,还拉拢盟友,通过“长臂管辖”迫使日本、荷兰等国,断供相关技术,像AI芯片用的高带宽储存器技术的断供。
美国的制裁手段多样且全面。
从将众多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到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工具出口,再到管控高带宽存储器,还制定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试图让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产品都受其管制。
面对美国的制裁,我们积极应对。
商务部发布管制公告,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如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
同时四大行业协会也纷纷发声,呼吁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直接点名美国芯片“不可靠、不安全”。这一连串的动作,不仅明确告诉世界,中国不会再隐忍下去,也标志着中国芯片反击战彻底打响。
想想过去这几年的局势,难免让人感慨。
从2018年开始,美国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一系列制裁就像一张网,越收越紧。起初制裁中兴,后把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接着是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后来连蚀刻机、光刻机、EDA设计软件这些关键工具都成了禁运对象。
到了今年12月,美国的制裁再次升级,几乎封死了中国发展高端算力的所有外部渠道。
但美国的算盘真的打对了吗?
说实话,他们确实在短期内,让中国的芯片行业经历了一场地震,但长期来看,这无疑是让我们发展的更快。
我们不是没有被卡脖子的痛苦记忆,从上世纪被禁运石油和钢铁,到今天的芯片和高端技术,中国已经见识过太多类似的封锁和制裁。
但结果总是惊人地相似,每一次封锁,不仅没有压垮我们,反而成为我们奋起直追的起点。
放在芯片领域也是一样。
四年前,美国制裁时,中国芯片自给率仅5%,高端芯片多依赖进口。然而到2023年底,情况已有显著变化。中国芯片自给率已超过20%,晶圆制造厂从不足20家猛增到超过40家,未来还有扩展计划。
芯片相关企业更是突破4万家,2023年注册量首次突破20万家,且同比增长近20%。
2021 年中国进口芯片为 4400 亿美元,2022 年降低到 4200 亿,2023 年进一步减少至 3500 亿,2024年1月到7月进口金额为2120亿美元。
在手机、汽车、电脑等行业快速发展期间,进口芯片规模呈逐年递减趋势。
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中国在半导体领域通过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的芯片产业正在迎头赶上,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如华为海思、上海微电子、中芯国际等,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甚至在生产制造的能力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更重要的是,从原材料到设备,再到制造工艺,中国正在一点一点补齐全产业链。
就拿华为举例,这家企业在被美国切断供应后,用一颗麒麟9000芯片,让世界见识了我们在技术封锁下的硬实力。
虽然麒麟9000的制程还不算顶尖,但性能表现完全能跟美国那些大厂的产品掰掰手腕,这就是所谓的封锁反而练胆儿。
可以说,中国的芯片生产,已经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甚至有望在2030年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芯片生产国,掌控全球四分之一的芯片产能。
换句话说,未来的全球芯片产业,极有可能会在中国的掌控之中。
这还没完,如果你以为中国的反击,只是停留在自己搞芯片上,那就太小看我们的决心了。
镓和锗,这两种材料你可能听着陌生,但它们对芯片的制造,以及国防工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对人的生存。
美国的高端战机雷达、光纤通信、甚至核武器,都离不开这些金属。
中国呢?
目前生产了全球超过90%的镓和70%的锗。
没错,这两种资源,我们说了算。
这次我们直接宣布,原则上不允许出口美国相关产品,不仅是精准打击,更是釜底抽薪,而且指名点姓的告诉美国,我就是冲着你来的。
想象一下,美国的军工厂和芯片企业,如果没有稳定的镓和锗供应,未来的生产成本,会高到让人怀疑人生。
而美国想自己搞生产?
这对于美国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主要是因为镓和锗的提炼和生产需要高度复杂的技术和产业链。
虽然镓和锗的资源在全球分布广泛,但提炼过程非常高能耗,尤其是对电量的需求极大。美国想要自己提炼,就要从矿产开采到冶炼的全产业链,进行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但美国已经制造业空心化了,加之高昂的人工成本,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做这个。
所以说,美国连基础的产业链都难以搭建起来,更别提耗电量的压力了。
总的来说,这场芯片战,注定会改变全球科技产业的格局。
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场选择题,而是一场生存战。
只有坚持自主研发,全面推进国产替代,才能真正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每一颗国产芯片的量产,每一条关键技术的突破,都是在为未来的中国科技腾飞打下基础。
中国的反击,不仅是对美国制裁的回应,更是一场产业自觉的革命。面对外部压力,我们不再依赖外部技术,而是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自力更生、壮大产业链的必由之路。
美国的卡脖子行动,无疑让中国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自给自足,才能真正把握未来。
当然,这场芯片战不是一朝一夕能决出胜负的。
美国的芯片产业确实强大,英伟达、高通、英特尔这些公司依然掌握着全球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但中国的市场和制造能力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和资源禀赋,让我们有底气跟对方打持久战。记得教员在朝鲜战争时期,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是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想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现在看来,教员的这句话,放在如今的芯片领域,同样适用。
全文完,都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个赞再走吧,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