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喊话:立夏到,雨季到,出门请备好雨具

阿芳评诗 2024-05-02 06:46:02

立夏将至,思绪便随风飘向那炎炎夏日。谈及夏日诗词,脑海中不禁浮现诸多画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是静谧,泉水潺潺,树荫婆娑。

或是“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盛图,荷叶连天,荷花映日,美得令人心醉。

又或者是“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日午后的慵懒,闲适,让人心生向往。

宋人爱夏,夏在宋人笔下浅胜春朝。夏天的晴风雨露、梅荷芭蕉、竹林松阴、虫鸣蛙啼,在宋代的文人墨客眼中,都是四季最为美好的存在。

然而,唐诗里的夏日风情,并不逊色于宋诗词中的夏景,比如这首《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

立夏四月节

唐•元稹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这首诗是《咏廿四气诗》诗组之一,元稹把立夏三候融入诗中,既写立夏该做的农事,又写天气及自然万物的变化。

首联,点名时令更替

想要知道春夏如何交替,农历四月请火神祝融开启夏季。

仲吕,作为古代乐律之一,素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仲吕”一词,不仅代指了四月这个时节,更传递出一种春日余音尚未散尽,而夏日序曲已悄然奏响的感觉。

“朱明”自古代对夏季的雅称,它与火神祝融的传说紧密相连,象征夏季的炽热与光明。

正如古语所言:“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元稹用“朱明”代指夏季,道出夏季特征,炎热即将开启。

颔联,立夏三候

是谁教蚯蚓爬出来的,王瓜藤蔓自发肩并肩快速生长。

立夏三候:蝼蝈鸣叫,蚯蚓出土,王瓜生长。

蚯蚓不是谁叫出来的,而是夏天到,自己爬出来的。蝼蝈也开始鸣叫夏天。

春生夏长,立夏后,枝木繁茂,藤蔓开启疯长模式,夜晚花刚落,晨起瓜有手指长。

这都是夏天极易看到的景象。

颈联,是自然中动物的变化

读到这句,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家中的蚕宝宝,无论大小,都会在立夏左右结茧。

竹帘上,蚕儿们开始作茧;深林中,鸟儿正忙着喂养那些嗷嗷待哺、急切寻求食的幼雏。

春蚕结茧,将化茧成蝶。林鸟哺雏,为哺育后代。它们此时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繁衍生息,也是顺应自然规律,走过孕育季节的春天,来到生长发育的夏天,为收获的秋季做准备。

尾联,自然变化

立夏之后,雨水变得充沛起来。山间云雾缭绕,山似乎披上神秘面纱;雨点随时会落下来,出行记得带好雨具。

群山伫立,静止不动,云飘忽不定,一静一动,写出对夏季期盼。

夏,是大自然的盛宴,是生命生长的季节。

随着立夏的到来,夏的序幕正式拉开,宣告着炎热与活力的交织。它虽不及春日温暖和煦,却自独特魅力。

蔷薇在夏风中摇曳生姿;绿柳如屏翠绿成荫。每一处,都充满生机活力。

夏天到,记得出行备好雨具。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4-05-07 00:40

    苏轼告诉我们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阿芳评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