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步兵战术巅峰!《志愿军:存亡之战》铁原阻击战登上银幕!

墨香染流念 2025-01-03 17:20:26

70余年前,志愿军战士凭借着坚如磐石的战斗意志、气壮山河的悲壮牺牲以及超凡的战争智慧,在世界战争史上谱写了一曲以弱抗强的壮丽史诗。身处和平年代的当下,我们更应深知这和平的来之不易。

诚如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188师1营教导员李想的扮演者朱一龙所言:“在和平的当下,我们要讲好这段故事,让这群‘最可爱的人’永驻银幕,被永远铭记。”

01

绝非人海战术,而是百战神兵——战术篇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在装备补给上与联合国军相较堪称天壤之别,他们却凭借着出神入化、变幻莫测的战术,纵横沙场,令16国部队举世皆惊。

志愿军能将步兵战术淬炼至登峰造极之境,凝聚着全体将士的卓越智慧,闪耀着他们坚如钢铁的信仰之光与磅礴的战斗意志,更彰显出积极抢占战争主动权的果敢,而这,正是一系列战术精髓之要义所在。

自抗日战争起,我军便在火力劣势的艰难困境中砥砺成长,战士们练就了娴熟运用手中武器、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的过硬本领,整体战术素养极高,单兵作战能力超群。

基层军事推行民主化,作战时大家群策群力,使得我军众多被打散的官兵依旧具备极强的自主作战能力,总能在瞬间自发集结成战斗团体,主动协同友军,面对敌人花样百出的进攻手段,能以更加刁钻灵活的策略应对,防御与进攻随心切换,似液态金属般无孔不入,又似孙悟空七十二变,撒豆成兵。

穿插作战时,志愿军常常选派少数精锐分队,如离弦之箭般快速先行,提前构筑阻击防线。待联合国军拖着沉重的辎重与炮兵,蜗牛般缓慢推进至此时,却惊愕地发现志愿军已然挖好工事,远处冷枪排枪齐发;近前手榴弹与轻重火力交织;一旦敌军脱离坦克掩护踏入阵地,志愿军战士便凭借钢铁般的战斗意志,与敌展开殊死肉搏。

故而,美军回忆录中常描述志愿军人潮汹涌,可志愿军兵力实则有限。只因我们惯以极少兵力牵制敌方大部队,而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各个击破。无畏的牺牲精神与精妙绝伦的战术完美融合,漫山遍野、神出鬼没的志愿军战士,自然会让敌军错以为中国军队有着无穷无尽的兵员。

因此,拍摄抗美援朝题材作品,不能仅着眼于宏大震撼的战争场景、地动山摇的炮火轰鸣以及骄横跋扈的联合国军。

还需聚焦那些在涟川山口,抵住敌人疯狂强攻,于阵地上与敌反复厮杀,不惜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坚守四天三夜“稳如泰山”的187师战士;要展现将士兵拆分为200多个班排战斗小组,如撒钉子般散布于种子山各个角落,以巨大牺牲为大部队回撤争取宝贵时间的189师战士。

要刻画在铁原挖出纵横交错大型坑道阵地,巧用地道战抵御丧心病狂的范弗里特弹药量,以“麻雀战”化被动为主动的188师战士;要呈现独创“三朵金花”战术,为用有限弹药给敌人造成最大杀伤,将敌人放至40米距离才发起攻击的563团八连战士。

要记录那些为阻挡敌人坦克,手持简陋武器,不顾生死,抵近再抵近,以血肉之躯化作坚盾的志愿军战士;要描绘用草人迷惑敌军,以飞雷炮、汽油桶等就地取材的简易工具诱敌深入,智勇双全的志愿军将士。

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表现,源于顽强无畏与灵活多变战术的深度交融。志愿军必要时虽会放弃部分阵地,却始终如芒在背,令对手压力不减,同时全力维持自身建制完整。

习惯凭借武器装备优势作战的美军,极少有人能领悟“以空间换时间”、“不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这类自八路军时代起中国军队便熟稔于心的基本战法。

02

绝非超级英雄,而是血肉之躯——人物篇

直面能带来1000摄氏度高温灼烤的凝固汽油弹、一小时内倾泻4500吨炸药、44000发炮弹的范弗利特炸药量狂轰滥炸,以及敌军嚣张跋扈的飞机坦克,志愿军战士毫不畏惧,仅凭极其落后的单兵装备,毅然迎战武装到牙齿、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美军。

因为战争,归根结底是人的较量,装备固然关键,而决定胜负的核心终究是人。

我们的战士并非好莱坞式超级英雄,在和平岁月,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烈士们,或许曾是天真烂漫、憧憬未来的莘莘学子,眷恋着家人的温暖怀抱,心中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他们不过是一个个意志坚毅、英勇无畏的平凡之人,却缔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不朽奇迹。

彭德怀总司令曾感慨:“我们这代人,牺牲就是我们的命运。”

这一代人,扛下了三代人的战争重负,尝尽了三代人的苦难艰辛!

在《志愿军:存亡之战》里,这些最可爱的人再度栩栩如生地映入眼帘。我看到了志愿军战士钢铁般的脊梁、磐石般的意志,对敌人的切齿痛恨,对同胞的赤诚热忱,他们面对钢铁洪流的大义凛然,怀揣万家灯火的拳拳之心。

漫漫征途,归家路遥,多少青涩面庞,战死异乡,无名无姓。生于烽火乱世,满身热血,两脚泥泞,他们宛如皎洁月光、和煦春风,绝非战争硝烟下的微末尘埃,而是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中华好儿郎。

雨夜沉沉,战壕内浑身湿透的战士,嗅着泥土的腥涩,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念叨着“芒种了,你们河南种大豆,我们江西种芝麻”,冲锋时,他们呐喊着家乡的名字,为家国奋勇向前。

激战间隙,敌人狂轰滥炸稍歇,教导员取出珍藏于笔记本中的花朵,战士们蜂拥而上,又小心翼翼地轻嗅那残余的芬芳,口中喃喃:“好日子”的味道,眼中闪烁着对幸福生活的炽热期盼。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3

将英雄镌刻在光影之中——表演篇

在万千可亲可敬的志愿军战士中,朱一龙所饰演的188师1营教导员李想别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战前动员,他豪情万丈;战场上,他有勇有谋、铁骨铮铮,行事雷厉风行,面对凶恶强敌,他半步不退;战局瞬息万变,他灵活应变又悍勇非常,谋策略、做部署、吹哨指挥、冲锋在前;与战友相处,他谈笑风生,惺惺相惜,尽显中国军人的风骨与豪情。

战场之下,他是见到父亲会欢呼雀跃、撒娇逗趣、渴望认可的儿子,会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我是你儿子!”;他是疼爱呵护妹妹、尊重其想法的兄长,生离死别之际,仍笑着逗妹妹“给哥笑一个”,尽显革命者的豁达洒脱;他亦是乐观开朗、意气风发的青年,憧憬着“和平之后,我们一家三口好好过日子。”

诸多复杂特质集于一身,李想如此鲜活饱满,可亲可敬,他正是平凡而伟大的志愿军战士群体中的典型一员。

《河边的错误》平遥映后座谈会上,余华老师曾称赞:“朱一龙演什么都没问题,他是一个艺术家。”

的确,演员朱一龙凭借精湛绝伦的表演功底与对表演艺术的执着坚守,再度将细腻入微、层次丰富的情绪转变演绎得淋漓尽致,塑造出了立体鲜活的战士李想形象。

“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这是我每一次观赏朱一龙作品时最深刻的感触:当他在战场上升起红旗;当他舔着糖纸、轻抚花瓣;当他说出“一营回不去了,你们继续前进”,历史与艺术在此交汇碰撞,伟大的人民英雄被永恒地镌刻于光影之间。

04

记录峥嵘历程,致敬大国英雄——英雄篇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场英雄辈出的战争,那支锐不可当的军队。

时隔七十余载,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或许至今都参悟不透,为何一支装备如此简陋的军队,能铸就人类战争史上以弱抗强的恢宏史诗。

这些血肉之躯的胸膛里,燃烧着足以熔铸钢铁的熊熊烈火,这些中国军人凭借智慧与勇气,向妄图侵略家园的钢铁巨兽奋起抗争。

他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什么是军魂、国魂、民族魂。

在此,我想引用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话:

“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