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认定无可救药的黄土高原,治理70年收获怎样?

风听清羽 2024-12-03 14:09:45

“我家住在高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一曲《黄土高坡》唱出了当时的场景,在昔日的岁月中,这里生存条件异常严峻。

晴天时,风起尘舞,遮天蔽日;雨天时,尤其是暴雨过后。

泥泞的山坡上,洪水肆虐,滚滚泥流直扑黄河,这里是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联合国专家亲临考察后,无不感慨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世界性难题。

黄土高原,位于中部偏西北的地方,面积63.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包含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面积非常广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这片土地曾被认为是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就连联合国环境署也认为这里“无药可救”,不适合人类长久的生存。

然而这片土地却孕育了极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在5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从事旱作农业,直到今天,这里的居住人口超过1亿,这个人口密度在全国是位列第二的,70年过去了,如今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呢?

黄土高原的窘境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千米,南北宽750千米,涉及到7省341个县,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占全国总面积的6.76%。

黄土高原总人口1.08亿,农业人口7333万人,达到70%以上。

黄土高原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植被稀少,人为因素包括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

黄土高原很多地方水蚀剧烈,在境内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47.2 万km2,每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达到16 亿吨,主要分布在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 23 条支流和泾河上游、北洛河上游等地。

黄土高原给人的印象是荒漠化、沙化严重,其中内蒙古、陕西、宁夏占绝大多数,宁夏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4461.0 万亩,沙化土地达到积 1774.5 万亩。

在八百万年前,黄土高原其实是一片很大的湖泊,有6个渤海那么大,在湖西边是一个沙漠地带,南和北是荒山,随着后来大风的肆虐,将尘土和沙等吹到湖中。

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湖底的沙土越来越多,越堆越高,就为后来的黄土高原形成奠定了基础,湖水逐渐干涸,黄土被抬高,动物慢慢灭绝,所以,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漫长过程。

西周时期这里也曾出现过植被茂盛时期,植被覆盖率达到覆盖高达53%,南北朝时期降到40%,唐宋期进一步下降为33%,明清期骤降至15%。

在建国初期,黄土高原植被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只有6.1%,人为的破坏其实也让黄土高原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如果说大自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占70%,那人为就占到30%。

这个地区长期以来是少雨的,2008年检测,青海黄土高原沙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40%以上,达到2100多万亩,而且目前这个速度还在继续扩大。

生态退化,耕地面积减少,矛盾就会出现,人们的经济和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状态。

陕西榆林榆阳区在建国前的一百年内,被沙漠化的农田就超过100万亩,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就是扩展沙漠的主要来源。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就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退耕还林还草”成了综合治理大方向,先后经历了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的坡面治理,用植树造林的办法,但是效果不好,后来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坡沟联合治理,小流域治理,有了一定成效。

70多年过去了,黄土高原治理情况是什么样?

在这片荒凉的地方,我们从没放弃,一直在坚持治理,鉴于以前的经验,如今我们正进行分区治理。

黄土高塬沟壑区,总面积20万平方公里,这里塬面平坦,沟壑较深,水土流失严重,采取塬面防护体系,沟坡防护体系,沟道防护体系。

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典型的地貌单元之一,采取梁峁顶防护,梁峁坡防护,梁缘线防护,沟坡防护,沟道防护等体系。

土石山区,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植被较好,为薄层黄土,水土流失不严重,实施重点区域封山育林育草,适度人工干预恢复植被,再加上必要的沟道水土保持,完善流域系统。

河谷平原区,面积 6.36 万平方公里 ,水量充足,水土流失较轻,是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发展区,形成田、林、路、渠配套,发展林粮、 林果、林草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沙地和沙漠区,总面积 7.92 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严重,长期 过牧滥牧造成比较严重的草原退化和沙化,以毛乌素沙地地貌类型为主,该区主要以保护、恢复和增加现有植被为重点,自然修复相结合,封山禁牧、禁止 滥垦、滥樵。

农灌区,总面积 5.87 万平方公里,该区有大片绿洲和和大型农灌区,治理是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此外,兼淤地坝建设、坡改梯、水窖建设、农田旱作节水设施建设、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地等等相结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前行的路上还有很多挫折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很多黄土都被植被覆盖,绿地明显变多了,视觉上也有了“黄”变“绿”的变化,也种植了很多经济作物,一项一项难题被攻克,五月的陕北,黄土披绿,万物勃发。

黄土高原的治理也间接治理与保护了黄河,入黄泥沙显著降低,黄河水正在变清,黄河泥沙每年减少2亿吨,农业生产也极大提高。

到2023年,中国十年间,治沙成果斐然,共计绿化2033万公顷土地,超过半数的沙化地带焕发新生。

我们成功减少荒漠化土地500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也锐减433万公顷。

这其中,毛乌素沙漠的转变尤为显著,其绿化覆盖率已跃升至85%以上,被誉为“最不可能的绿色奇迹”,也得名“最失败的沙漠”。

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未来我们依然会继续前行。

1 阅读:483
风听清羽

风听清羽

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对行业,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