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之上为何只有武松没有外号?你看他抱着孙二娘时,张青说了啥

耳东品文史 2024-07-24 00:03:55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本就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这部名著若没有被影视化,或许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同时对于八零九零后而言,当年吃干脆面集卡的经历也为这部名著的爆火浇上了一把油。

而要说其中最吸引笔者的部分,除了那精美的人物画像之外,就数各位好汉稀奇古怪的外号了。

什么“豹子头”林冲、“混江龙”李俊、“飞天大圣”李衮、“八臂哪吒”项充,一听就让人觉得格外霸气。

(良好三好汉剧照)

不过说来奇怪,梁山之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除了武松之外,个个都有外号,为何就武松只得了个“行者”之名?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号?

一、闯荡绿林的通行证

在《水浒传》的世界里,那些绿林好汉,甚至不仅仅只是绿林好汉,哪怕只是个混迹街头的无赖,都可以有个十分霸气的外号。

比如那泼皮牛二就自诩“没毛大虫”,所谓的“大虫”也就是老虎,他说自己是没毛的老虎,其实并没有贬低自己的意思,还不是该吃人就吃人吗?

又如王伦的那些个手下,那杜迁、宋万乃至朱贵,哪一个不是草包中的草包?

然而杜迁自诩“摸着天”,宋万则叫“云里金刚”,这哥俩往王伦身边一站,报出这名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天庭里的两个神将下凡来辅佐王伦了,其实他们不过是长得高而已。

至于朱贵,那“旱地忽律”指的就是大鳄鱼,可他哪有鳄鱼那般凶狠?

就说林冲火并王伦时,这三人的表现就窝囊至极,只道是:“杜迁、宋万、朱贵本待要向前来劝,被这几个紧紧帮着,那里敢动?王伦那时也要寻路走,却被晁盖、刘唐两个拦住。王伦见头势不好,口里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里?’虽有几个身边知心腹的人,本待要来救,见了林冲这般凶猛头势,谁敢向前!”

(武松、孙二娘剧照)

说好的摸着天呢?怎么都没摸到王伦身边?云里金刚又为何没出手救主?旱地忽律你倒是动手干林冲啊?

说白了,这些角色都是虚有其表,外号不过是他们行走绿林时用来包装自己的“外衣”罢了。

不过既然武松也选择踏上了这条绿林之路,也该顺应游戏规则才是,他为何没给自己起个响亮的外号?

或者说,作者施耐庵为何没给这位他最为偏爱的好汉一个响亮的外号?

二、武松的行者之名

你可能要说了,武松的外号,不就是“行者”吗?

其实不然,“行者”根本不是外号,所谓的“行者”一般指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也指行路人或者行人,用在武松这里,自然是指“苦行僧人”,毕竟他得了一身头陀装束,确实是一副苦行僧的扮相。

但很明显,这只是他的身份,而不是外号。

以鲁智深举例就很直观了,鲁智深在相国寺出了家,因此他是僧人,也就是和尚,但他的外号是“花和尚”,这就是区别,鲁智深这和尚的身份有个“花”的修饰,这就是外号,而武松那“行者”之名却仅仅只是强调了他的身份形象而已,谈不上是外号。

而施耐庵本人也在书中提到过一句:“打虎向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来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李忠剧照)

你看,施耐庵已经称呼“武松”为行者,说他已大显神通,同时也强调了,此时武松的外号依旧是“悬空”的状态,仿佛给人一种武松还没找准自己的定位一般的感觉。

可直至故事结束,武松也始终只得了个“行者”的称号,一直没有外号,作者为何要如此区别对待?

或许武松在十字坡的那段经历就能给你答案。

三、十字坡降魔

武松为兄长报仇,杀了潘金莲与西门庆之后,自己也成了负罪之人,将被押送去孟州,但行至十字坡时,却遇上了开黑店的张青、孙二娘夫妇。

(武松擒下孙二娘剧照)

那对贼夫妻干的是宰杀过路客的活,照理说,此时遇上武松,他们多半是要倒霉了,毕竟别说他们是好汉了,甚至都可以说他们就是那种理应被梁山好汉诛灭的恶人。

武松虽然生得一副狠样,但孙二娘却也不怂,只依照惯例,想通过用迷药将对方麻翻,继而杀人越货,可谁能想到,武松早已通过细节察觉到了这孙二娘这老板娘有异样。

比如武松在喝酒之前有过一番看似是撩拨孙二娘的话语。

书中只道:“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这妇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了,去后面树下乘凉。要歇,便在我这家安歇不妨。’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张青夫妇剧照)

他怎么就看出孙二娘不怀好意了?

儿时看不懂,如今再读,才知武松是胆大心细,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女子独身在荒郊野岭开店是不可能的,她丈夫多半也不会放心,他这才断定这女子不简单。

接着孙二娘果真对武松下手,而早有防备的武松则瞬间反将孙二娘抱住,那女子动弹不得,成了待宰的羔羊。

此时张青跳出来求情,二人之间便有这么一番对话:“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

(武松剧照)

这即是真相,旁人吹牛都是靠外号,而武松要镇住敌人,只需要报上自己的大名,“武松”二字就是最好的通行证,足以让敌人畏惧,他何须用外号来包装自己?

如此看来,作者对武松的偏爱不是赋予他“武十回”的篇幅,而是让他成为梁山之上唯一没有外号的好汉,武二爷的霸气,不用花里胡哨的包装。

2 阅读:581
评论列表
  • 2024-08-01 08:01

    作者这论断我不认同,梁山上一样有外号象征身份的人,如:神医-安道全!取外号就是用更加“升华”的代名词去衬托他人包括身份、习性、外貌、等一切突出特征的更直观表述行为。“行者”,意义上是散游行走的修行僧人!这就对武松后半生的定义和身份叙述,武松入仕途是从景阳冈打虎才慢慢被世人所知,原本根本籍籍无名,几起几落后,亲人亡故,自己亦犯下不少杀戮,武松已对世间人情世故看得通透,更无眷恋和牵挂,步入修行是他合理的归宿,所以,用“行者”这叫法给正当真正踏入意义上江湖路的武松当以绰号亦可

耳东品文史

简介:品名著、读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