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榜第十集,梅长苏造访靖王府邸。
他们深入交谈,待商议之事尘埃落定,两人便信步向练武场行去,恰在此时,靖王的得力副将戚猛,正与梅长苏的贴身小跟班飞流,意外地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飞流,这位少年英豪,他的武功究竟如何深不可测?
他曾与大梁第一高手蒙挚交手过百招,而未曾露出败象,悬镜司的夏东、夏春,甚至他们的师傅夏江,都曾败在他的手下。
如此实力,戚猛又怎能是他的对手?
靖王目光如炬,直言若非飞流对那柄刀怀有浓厚兴趣,戚猛恐怕连三招都难以抵挡。
此刻,戚猛心中焦急,他迅速拔出刀柄,朝飞流发射出一枚暗器般的飞刀,然而,飞流身手敏捷,轻描淡写地抓住了那枚飞刀,甚至将其当作玩具般玩弄。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戚猛又将目标转向了梅长苏,当飞流意识到不对劲,急忙追上去时,已经为时已晚,那枚飞刀如同离弦之箭,直刺向梅长苏身后的墙壁。
虽然最终飞刀只是刺向了墙壁,但在原著中,那惊险的一刻几乎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若非靖王眼疾手快,抓住了那枚飞刀,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然而,戚猛的脸上却毫无歉意,反而以戏谑的口吻说道:“哎呀,失手了,失手了。你们这些读书人,没见过刀光剑影吧?被吓到了吧?”
这番话让梅长苏心生不满,同时,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悄然浮现在他的心头。
原来,当梅长苏还是林殊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原著中,赤焰军统帅林燮引荐了一位身居兵部贤职的瘦弱文人,名叫聂真,他大约四十岁。
那时,年轻气盛的林殊为了给这位新来者一个下马威,故意折断了自己的剑,让锋利的碎片朝聂真飞去。
然而,他并未试探出聂真的胆量,反而因此被林燮严厉地施以军棍之刑,使得他几乎在床上躺了三天之久。
梅长苏深信靖王一定还记得那个场景,记得父亲当时严厉的训斥。
在执行刑罚的现场,聂真作为当事人,却未曾说出一句求情的话,因为他明白,林殊受罚并非因挑衅自己,而是因为在挑衅之时,祁王殿下就站在他的身边。
正如那柄飞刀飞来时,靖王站在自己身旁一样,将刀刃指向自己的君主,是对君威的极大不敬和蔑视。
靖王当年亲眼目睹了林殊受罚的全过程,这段记忆必然深刻,如今,戚猛在挑衅梅长苏时,靖王同样在场,但他却对此视若无睹,甚至在一旁嬉笑。
这一幕让梅长苏深感军中纪律的涣散。
若靖王满足于现状,满足于一个大将君王的身份,这样的行为或许可以一笑置之,但如今,他的雄心壮志直指大梁最高的宝座,他必须拥有君王应有的气质。
那种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忽视和冒犯。
当戚猛意识到形势不对,匆忙道歉时,梅长苏却冷冷地回应:“不用跟我道歉,丢脸的是靖王殿下,又不是我。”他接着又说:“向靖王殿下扔飞刀,这规矩可真是好。难道殿下您在部署中的威严,还不如我这个江湖帮主吗?”梅长苏的话,是在提醒所有人,包括靖王在内,下属对主君的冒犯是大忌,无论攻击目标是否真的是靖王,这样的行为都会损害靖王作为主君的威严。
今天的这一幕,无疑是为靖王敲响了警钟。
因赤焰一案,靖王被冷落了十多年,加之他平易近人的性格,使得军中的部下虽忠诚如故,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君臣之别的意识,以致于对主君的冒犯浑然不觉。
然而,时局已变,靖王决定挥师夺敌,昭示着新的征程,他可以与将士们并肩作战,亲如手足,但在这并肩作战之间,更需坚定树立起自己的帝王威仪。
否则,若未来一统天下的君主,其气场与威慑力竟不如一江湖帮主,何以让万民俯首称臣,敬仰不已?
梅长苏的用心,从来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是深系于靖王的成长与未来。
他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点醒了靖王,也震撼了戚猛。
戚猛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急忙下跪领罚,以示悔过。
靖王深刻理解了梅长苏的用意,决定整治军中风气,对戚猛进行了严厉的惩治,下令重打200军棍,并降职为百夫长。
戚猛的受罚,并非仅仅因为他与梅长苏开了个玩笑,而是靖王整治军中风气的开始。正如那句古语所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靖王若想成就帝业,必先立下规矩,让下属们恪守,以树立自己的威信。
规矩,是岁月沉淀下的智慧,是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原则。
然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我们又需在规矩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因为过度的规矩束缚,只会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最终导致停滞不前。
《琅琊榜》夏冬为何每年都要的正月初五祭奠聂锋,仅是因为爱吗!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关注”呗,感谢大家,感谢平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