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误将《大西洋月刊》主编拉入军方高层群聊,导致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计划全盘泄露。这场被网民戏称为“史诗级手滑”的事件,却意外撕开美国中东战略的冰山一角,就在舆论聚焦泄密丑闻时,三支航母战斗群与7架B2隐形轰炸机正悄然完成对伊朗的战术合围。
4月17日凌晨,华尔兹在加密通讯软件Signal上组建作战群组时,误将记者戈德堡添加为成员。群内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12名高官毫无察觉,连续48小时讨论空袭胡塞武装的坐标、弹药配置及电子战频率。戈德堡全程截取327条对话,在美军行动结束36小时后公之于众。白宫起初矢口否认,但当《大西洋月刊》放出赫格塞思手打“优先摧毁萨那机场雷达阵列”的原始聊天记录后,国防部被迫承认信息泄露。
这场闹剧迅速引爆政治风暴。民主党籍众议员亚当·史密斯翻出特朗普2016年抨击希拉里“邮件门”的推文,讽刺其“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共和党战略师卡尔·罗夫则在福克斯新闻辩称:“比起希拉里私邮传输核设施数据,Signal误操作只是技术失误。”白宫反将矛头指向戈德堡,指责其“蓄意潜伏群聊”,并曝光其妻曾为奥巴马竞选捐款14.8万美元的纪录。
就在华盛顿口水战升级时,美军印太司令部悄然调整部署:“卡尔·文森”号航母放弃南海巡航,全速驶向阿曼湾;“杜鲁门”号延长在地中海部署时限,形成东西夹击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卫星影像显示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已集结7架B2轰炸机,约占全球现役机队的35%。这些隐形战机挂载的GBU-57钻地弹,可穿透伊朗福尔多地下核设施60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层。
五角大楼内部备忘录显示,对伊打击预案包含72小时饱和攻击:首轮由F-35投放电磁脉冲弹瘫痪防空系统,B2机群随后投掷钻地弹摧毁核设施,MQ-9无人机持续猎杀移动导弹发射车。这与2019年暗杀苏莱曼尼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截然不同,凸显美军意图一次性解除伊朗核能力。
特朗普政府当前正进行危险平衡:一方面通过瑞士渠道向德黑兰传递“最后通牒”,要求5月10日前恢复《伊核协议》原始条款;另一方面却被泄密事件暴露作战底牌。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哈吉扎德4月20日高调试射“海巴尔”中程弹道导弹,射程2000公里覆盖迭戈加西亚,直言“已锁定美军区域存在”。
地缘政治分析师指出,白宫泄密恰似2012年班加西事件的翻版,当年希拉里因使馆遇袭遭国会问责,却成功将舆论焦点转向反恐议题。如今特朗普团队可能借“乌龙泄密”转移公众对军事冒险的审视,但伊朗不同于胡塞武装,其8000枚导弹的饱和反击能力或将引发地区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