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姑娘》剧照 演出方供图
在舞蹈艺术的璀璨星空中,《铁姑娘》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舞蹈《铁姑娘》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创作排演,生动展现了北疆儿女守护生态环境、积极治理污染、推动产业转型、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力以赴的火热场景。
这部舞蹈作品自问世以来,斩获诸多奖项,荣获第六届内蒙古舞蹈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入选第三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等。它的成功,源于在舞蹈特色、舞台呈现、演员诠释、编导构思等方面的表现。
《铁姑娘》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编导阿格尔在创作《铁姑娘》时有着明确而深刻的思路。他说,舞蹈从一代治沙女战士的真实事迹中获取灵感,希望通过舞台艺术,展现她们“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斗志”“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团结”,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创作过程中,阿格尔走进治沙女战士的家乡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同时运用创新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保留了民族舞蹈特色,又赋予作品时代感,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矫健的步伐、舒展的手臂动作……《铁姑娘》不仅巧妙地融入蒙古族舞蹈元素,也展现出北疆儿女的豪迈与坚韧。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充满力量感,恰似铁姑娘在治沙过程中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真实写照。在动作编排上,《铁姑娘》注重动作的连贯性与流畅性,通过整齐划一的群舞动作营造出磅礴的气势,体现出铁姑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同时,动作的节奏把握精准、张弛有度,时而如疾风骤雨,展现治沙工作的艰辛与紧迫;时而如潺潺细流,描绘出铁姑娘内心的坚定与温柔,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她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在舞台呈现上,《铁姑娘》采用了舞蹈空间叙事编舞的创新形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舞台布景简洁而富有深意,以黄沙漫天的背景和几株顽强生长的绿植勾勒出治沙的艰苦环境,与舞蹈主题呼应。通过不同颜色和强度的灯光变化,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明亮的灯光照亮铁姑娘坚毅的脸庞,展现她们的乐观与希望;昏暗的灯光烘托出治沙工作的艰难,增强了舞蹈的戏剧张力。
演员全身心投入表演,用精湛的技艺诠释了铁姑娘的形象。演员杨启庆告诉记者,用肢体语言呈现“铁姑娘”的坚毅和内心的丰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不断打磨角色的同时,她们从多渠道了解当时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努力做到与铁姑娘们感同身受。
在排练过程中,为了让舞台效果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舞蹈中使用的铁锹全部都是真实的,铁锹比道具重很多,为了更好地表现铁姑娘劳作的姿态,演员反复练习,直至肌肉酸痛、磨出水泡。演员的敬业精神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使得《铁姑娘》这部作品的角色更加丰满、立体。
观众在观看演出后纷纷表示,这部作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也让他们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治沙人充满敬意。有观众评价:“《铁姑娘》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看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如何创造奇迹的。”还有观众表示,舞蹈中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让他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铁姑娘》以创新的舞台呈现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征服了观众的心。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传递了宝贵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