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2000万?得知“郑钦文们”的培养成本后,我沉默了

电影烂番茄 2024-08-10 22:33:28

已经有很久,中国人没有在奥运会的网球场上扬眉吐气了。

自2014年李娜退役后,中国网球虽然也出过彭帅,张帅,王蔷,段莹莹、郑赛赛等国际排名前100的选手,但在奥运这种场合,却少见锋芒毕露。

这十年间,“中国网球”鲜被人提起,但没想到,今年巴黎奥运会的红土网球场上,又再次刮起了只属于中国的年轻风暴。

先是张之臻和王欣瑜这一对“临时组合”,在前期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

虽然决赛不敌对手,在混双比赛中只拿到了银牌,但这在我国已经创造了纪录。

再是郑钦文,同样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杀到了决赛,更是在半决赛中打败世界第一的斯瓦泰克,强势闯入决赛,并斩获金牌,再次创造只属于中国网球的历史。

郑钦文、王欣瑜和张之臻,也因为场内外表现,在这次奥运会频频出圈,无论是采访,还是他们在赛场上张扬自信、充满活力的表现,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轻的95后、00后网球运动员,不管从气质还是性格上,都跟我们传统优势项目的运动员有点不一样。

他们大多可爱、纯粹,运动似乎就是享受运动本身,且不惧任何挑战,不会畏首畏尾,敢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一点都没有“偶像包袱”。

郑钦文在赛场上回怼对手球迷扰乱其发球局的那句话,爆火自媒体,大家都在评论,这姑娘性格强势、有个性。

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运动员们的特质和行为?又是什么,能让这三位网球运动员,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一路闯关,震惊世界?

这,或许和他们本身的性格有关系,但细究一下不难发现,郑钦文、王欣瑜和张之臻有个共通点,他们都是“运动员个体户”。

那什么是“运动员个体户”?

其实就是不靠国家传统的体校系统和模式培养,而是由家庭或父母,直接作为教练或培养人,通过个人资源,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他们的培养模式本身,就跟我国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有很大出入。

大家都知道,直到今天,我国的大多数职业运动员,走的还是传统的地方体校、体工队再到国家队的垂直选拔模式。

这种选拔模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自不必说,可以达到“集中选优”,在一众优秀的苗子中,选择最好的苗子集中培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运动员的培养成本,让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的专注训练,追求体育运动的极限。

但这样的选拔模式也有劣势,这些劣势,主要反映在个体身上。

集中选拔背后,是极为残酷的淘汰率。

曾斩获两届奥运冠军的跳水冠军林跃就曾在采访中直言,他们一批99个孩子,最后只出了他一个奥运冠军,其他的选手,几乎都被淘汰掉。

在一些优势项目中,这种现象更甚,比如乒乓球,有些被淘汰的顶尖选手,会选择改换职业,或者出国打球。

教练实行的都是传统的“三从一大原则(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以出成绩为终极目标,但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运动员们的个体需求,很容易被忽视。

这就造成了我们大多数运动员,性格内敛谦逊,总觉得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自己不是最好的,像张怡宁那样自信的大魔王,少之又少。

尤其在赛场上,没有拿到冠军的时候,往往容易自责、自卑,甚至情绪失控。

但这几位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则恰恰相反。

我们说的“运动员个体户”,其实更像是“散养运动员”。

在进入职业队伍之前,他们大多都是业余训练,这里的业余,并非是指他们训练水平的“业余”,而是大多数训练的尝试,都是以运动员的兴趣爱好为先,以他们的个人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为目标的。

这些散养运动员,主要的培养人,其实是父母,或者父母斥资聘请的专业团队。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虽然要求严格,执行计划标准完善,但十分尊重他们的爱好,并且会更关注到他们的情感需求。

他们能在职业体育道路上披荆斩棘,靠的不仅仅是荣誉感,更是自己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以及父母亲人对他们的投入和鼓励。同时,他们的训练,也并未放弃学业,很多散养运动员,都可以同时完成高中甚至大学的课业。

所以,在当下的赛场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周身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现如今,奥运赛场上,我国的“运动员个体户”,已经越来越多。

在巴黎奥运之前,其实早就有“散养运动员”出圈了,比如谷爱凌。

谷爱凌就是标准的“运动员个体户”,她是由自己的家庭斥资培养,由父母聘请专业教练或送进专业俱乐部进行练习,最后成功登上滑雪世界之巅的。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选择滑雪前,谷爱凌还曾选择过篮球,她回北京时,总是参加篮球课外班,还帮她入选了旧金山学校的女子篮球队。

成名后,她的母亲谷燕,也成为了她的唯一专属经纪人。

谷爱凌的性格,就跟我们这三位网球小将很像,她在镜头前自信活泼,在社媒高调张扬,这让她在北京冬奥会上吸粉无数,商业价值剧增。

此次巴黎奥运会上,郑钦文、王欣瑜和张之臻,无疑就是谷爱凌的“翻版”。

先说郑钦文,她的父亲郑建坪是一名田径运动员,郑钦文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基因,6岁时父母亲想要给她选择一项她感兴趣且擅长的体育运动。

在尝试了羽毛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后,2008年,郑钦文因为北京奥运会喜欢上了网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既然女儿喜欢,郑建坪就下定决心,让女儿去练网球。

到了10岁,郑钦文在网球上,已经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父亲敏锐发觉,女儿在网球上,可能会有所建树,甚至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

于是,他找来了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作为郑钦文的教练,之后又找到余丽桥,为郑钦文指导网球。

这时候,郑钦文每天用半天时间训练网球,用另外半天学习学业。

2014年湖北十四运,12岁的郑钦文拿下两枚金牌,凭借出色的表现,她进入了北京匠心之轮网球学校,师从李娜的阿根廷籍教练卡洛斯。

训练了两年,郑建坪觉得,国内的教练和环境,已经无法满足郑钦文训练的需求。

于是,14岁的郑钦文,只身一人远赴欧洲和美国,在更高更专业的平台,接受更为完备和职业的训练。

也是在此后,郑钦文一步步走上了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道路。

2019年开始,郑钦文在巴塞罗那训练,并结识了现在的教练里巴。

也是在这一年,郑钦文在法网和美网青少年组打进四强,这时候她最高的世界排名,已经来到了第六位。

一个网球天才少女逐渐成型,2020年之后,郑钦文开始奔波于全球,参加各种网球公开赛,老父亲郑建坪悉心培育的花骨朵,也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现如今,郑钦文的单打世界排名,已经来到了第七位,拿到了冠军无数,已然成了当下中国女子网球的领军人物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郑钦文的传奇还将继续书写。

与郑钦文一样,王欣瑜和张之臻这对组合,也有相似的精力。

00后的王欣瑜,老爸是王鹏,王鹏曾是中国网球女队的教练,是真正专业对口的教练加父亲。

王欣瑜的母亲,是曾入选浙江女篮,王欣瑜也继承了父母优秀的运动的基因。

因为王鹏对网球特别关注,也注重培养女儿这方面的爱好,所以6岁时,王欣瑜就开始接受比较专业的网球训练了。

一路走来,王鹏对女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几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从少年组到成人组,从国内到国外,王鹏始终注重对女儿网球技巧和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没有丢下文化课。

虽然上了高中后,因为比赛训练的缘故,王欣瑜的学业影响不小,但数学和英语始终没有落下,王欣瑜的英语水平一直很高。

2018年下半年,王鹏才决定让女儿走上职业网球的道路,并聘请塞尔维亚籍教练斯洛维奇共同执教女儿,这才有了女儿现在的成绩。

今年5月,王欣瑜刚刚杀入温网16强,她的职业运动员道路,才刚刚开始。

而最新的世界排名中,王欣瑜排第16名。

王欣瑜的搭档张之臻,这个开朗阳光的大小伙子,经历也如出一辙。

有意思的是,为了培养儿子张之臻的网球兴趣,他的母亲秦唯还曾有过网球版“孟母三迁”的佳话。

张之臻三四岁就接触网球了,他的父亲张卫华曾是国足后卫,也是职业运动员。

也因此,张之臻有了职业运动员的基因和土壤。

为了儿子好好练球,张卫华夫妇曾三次搬家,就为了儿子练球能近一些,“在厨房窗口就能看到儿子训练”,秦唯说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骄傲。

2013年,年仅17岁的张之臻,成为当时全运会史上,最年轻的网球冠军选手。

随后,张之臻出国进行专业训练,2021年,他成了第一个打入温网正赛的中国内地男选手,小天王梅德韦杰夫曾对他赞不绝口。

曾经种下的种子,在巴黎奥运会上开出了花朵,这三位“运动员个体户”经历相似,同时也证明了,个体运动员也可以做得更好、为国争光。

当然,话说回来,培养个体运动员们的代价却不小: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个,是优秀的家庭传统和职业运动基因。

目前为止,我国优秀的运动员个体户,父母中都有一方,曾是职业运动员,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有意开始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

一般在普通家庭中,这样的环境很少能满足。

第二个,是有敏锐的天赋洞察力和人脉关系。

父母一方,必须有可以敏锐发现孩子运动天赋的能力;同时,他们还要有普遍的社会人脉资源,可以联系并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教练或机构,进行培养或训练。

第三个,是颇有家资。

拿网球运动来说,作为一项小众的、国外优势的运动项目,要培养一个专业的网球运动员,价格不菲。

有专业人士进行过测算,郑钦文、王欣瑜和张之臻的培养费用,每个人都超过了2000万人民币。

7月,王欣瑜在温网拿到了22.6万英镑(人民币约210万元)的奖金,但这笔巨款,对父亲王鹏来说,不过是培养王欣瑜花费的九牛一毛。

在兴趣培养阶段,网球课一小时一般是500左右,一年的花费就要接近40万。

聘请专业的国内教练,一年的花费在50万左右,加上各种专业的装备和食宿条件,一年大概要超60万。

网球运动员一般都要出国培养,这三位也不例外,欧美的网球学校价格高得离谱,比如美国的尼克网球学校,一年学费就要8万美金,加上食宿及父母陪同,三年大概需要300万人民币左右。

进入职业赛场后,不仅要聘请专业的教练,还要聘请体能师,康复师,营养师,陪练等等团队成员,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00万到300万人民币之间。

当然,这些还都只是按照最低的标准来计算,实际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这些运动员父母前期投入的资源和努力,是普通家庭无法承担得起的。

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要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依旧免不了要走传统的培养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如何,能看到中国的网球选手在巴黎霸气争金夺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扬眉吐气的。

他们的纯粹和可爱,感染者每个中国人,也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名片。

他们大都二十出头的年纪,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奥运冠军,这只是开始,“郑钦文们”已走上了运动员的另一条大路!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 2024-08-11 03:28

    网球本来就跟高尔夫一样被归类到传统贵族运动里,现在算普及了,平时花几千上上几节私教课找朋友租场地打打球门槛是不高,但一旦要走职业路线花钱就几何级上升了

  • 2024-08-11 17:03

    运动员如果都散养,那运动只会成为富人的专场

  • 2024-08-11 10:10

    体二代,有遗传基因,有训练方法,有人脉资源,有资金农村孩子就算了

    小包租公 回复:
    也不绝对,李娜原生家庭很穷的。
  • 2024-08-12 16:28

    建议国家查查小编,对一些关键信息故意隐瞒,包藏祸心。首先,怎么发掘网球天赋?在业余随便教练就能发掘?没有国家组织的各级别基础赛事,这些苗子根本就不可能被发掘。第二,人脉哪来的?郑钦文的教练就是通过武汉队帮忙联系的,没有最初的那一步,她连踏上职业的路都没有。至于2000万,这只是一个估算的值,而且是长期投入的,还要考虑到中间还有收入。而且这种个体户模式只适用于商业化程度高的运动,那些小众运动没有国家扶持都得饿死。

电影烂番茄

简介:专注于自媒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