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面对索取的公婆,愚孝的丈夫,黄玲为什么始终没有离婚?

梨白说剧 2024-12-11 16:56:59

黄玲是棉纺厂的工人,丈夫庄超英是中学老师。在外人眼里,这是个令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可是在婆家,黄玲过得异常憋屈。

婆婆生日那天,她从早忙到晚,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是到了吃饭时间,婆婆却不让她上桌。

这种赤裸裸的区别对待,刺痛了黄玲的心。

丈夫每个月的工资全都上交给婆婆,可是家里的日常开销却要黄玲一个人承担。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精打细算。

不仅在金钱上艰难,公婆更是从不把她当成自家人,时常带着二儿子一家来蹭吃蹭住。暑假寒假,两个孙子轮流来住。后来连外甥也来常住,黄玲的家俨然成了亲戚们的度假村。

面对这些无理要求,庄超英总是言听计从。在他眼里,父母的话就是圣旨,不容违抗。这样的生活,对任何女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可黄玲却选择了忍耐,从未提过离婚。

不是她不想离,而是有很多现实因素考量。那个年代的离婚,不是签个字那么简单。要先经过单位领导层层批准,走完复杂的程序,最后离婚的事会闹的人尽皆知。那个年代离婚的人会在年终评选中吃亏,背后的闲言碎语更是难以承受。

而且在传统观念里,离婚是人生的污点。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连累下一代。黄玲不想让孩子背负这样的包袱,被别人指指点点,只能选择隐忍。

除此之外,以黄玲目前的处境来看,她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庄超英虽然愚孝,但作为一名教师,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他的见识和眼界给这个家带来了别样的光芒。他懂得未雨绸缪,总能抓住教育的风向标。

参加高考阅卷时,他发现英语越来越重要,立刻让儿子提前学习。看到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高,就想方设法把女儿送进重点班。在他的规划下,儿子考上了同济大学,女儿进了市重点高中。

那个年代,有个有文化有地位的丈夫,意味着体面和尊重,左邻右舍不敢欺负她和孩子,这种无形的保护伞,某种程度上算是弥补了婚姻的缺憾。

到了九十年代,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庄超英终于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和谁过日子,把工资交给了黄玲,看着她脸上欣喜的笑容,令人心酸。这不是童话故事的完美结局,而是一个普通女人用大半生换来的一点慰藉。

现实中有太多的黄玲,在婚姻中感受不到爱意,满满都是委屈,想走还有着孩子牵挂,又没有足够的金钱作为底气,没有坚实的后盾。

但很多时候,走出那一步,也许会有不同的改变,不一定是离婚,而是主动探索自己婚姻的出路,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活法。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