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局势紧张、俄乌冲突升级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近日在视察皇家海军“前卫号”核潜艇时,高调宣称英国拥有“可信的核打击能力”,并暗示俄罗斯对“三叉戟”核潜艇心存忌惮。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但英国的核威慑力是否真如其所言,仍值得深入探讨。
“三叉戟”核潜艇是英国核威慑体系的核心,目前英国拥有四艘该型潜艇,分别为“前卫号”、“胜利号”、“警惕号”与“复仇号”。这些潜艇服役时间均已超过25年,尽管舰队老化严重,但它们仍是英国确保国家安全的终极武器。每艘潜艇可搭载16枚三叉戟D5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最多可携带12个核弹头,理论上一次齐射可投放192枚弹头。然而,根据英国核政策,目前每艘潜艇仅部署48枚弹头,以避免外界认为英国意图进行全面核打击。
英国退役皇家海军少将克里斯·帕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艘“三叉戟”潜艇就能迅速摧毁40座俄罗斯城市,这一点足以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寝食难安。俄罗斯国土广袤,防空体系存在巨大空白,几乎无法拦截深海发射的洲际导弹。对莫斯科来说,这种“看不见、挡不住、跑不掉”的打击,正是“战略恐惧”的核心。
尽管“三叉戟”潜艇被官方反复强调“具备实战能力”,但公众对其印象更多来源于一连串失败事件。最近的一次事故发生在2024年1月,“前卫号”在试射导弹时导弹偏离轨迹坠入大海,现场一片混乱。英国国防部事后称之为“系统异常”,并强调并不影响整体可靠性。然而,回顾过往,2016年“复仇号”也曾在试射中出现问题,导弹脱离预定方向后自动自毁,引发英国政坛和媒体对核威慑能力的激烈讨论。
老化的舰队与风险尽管英国军方对外始终展现信心,但潜艇的实际状况并不乐观。内部人士透露,“三叉戟”舰队因老化严重,已多次面临“失去持续海上威慑”的风险。该计划要求始终至少有一艘潜艇在深海中隐秘巡航,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其余两艘保持随时出动状态,第四艘则处于维护周期。然而现实是,近年来舰艇维修时间显著延长,为维持战备值班,一艘潜艇的海上任务从3个月延长至更久。整个系统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发动机,随时可能抛锚。
英美共管的核打击体系英国的“三叉戟”导弹均由美国制造,并长期在美国完成维护与升级。英国虽负责导弹发射与核弹头控制,但对零部件、技术支援的依赖程度极高。这套“英美共管”的核打击体系在冷战年代看似稳妥,如今却显得脆弱。尤其在特朗普公开质疑北约义务、暗示若欧洲国家不交“保护费”,美国将不再提供军事庇护后,英国的核独立性遭到严重质疑。若美方不再配合导弹系统维护,英国是否还能保持威慑力?
核发射程序的严密性根据官方资料,“三叉戟”导弹射程可达6500海里,飞行速度接近马赫19,即每小时超过13,000英里。这意味着,一旦英国首相下令,可在30分钟内精准打击莫斯科,甚至是更深处的俄罗斯中部地区,防空系统几乎没有反应时间。而核发射程序也极为严密:每艘潜艇均存有首相签署的“最后手令”——一封封存的绝密信件,仅在英国遭受全面核打击、政府完全失联的情况下由潜艇舰长启封。信中指示是否对敌国进行报复打击,还是放弃反击。每位新任首相上任后均需撰写这封信,而前任信件在政权交接时被销毁,从不公开内容。
“无畏级”战略核潜艇的未来为了替代“三叉戟”,英国早在数年前启动“无畏级”战略核潜艇建造计划,计划建造4艘新潜艇,命名为“无畏号”、“英勇号”、“勇士号”与“乔治六世号”。新舰声称具备“如汽车怠速般的静音能力”,可彻底规避敌方侦测系统。但新舰交付时间一拖再拖,至少要等10年后才能完全替代现役“三叉戟”舰队。而项目造价也一路飙升,估计将花费英国纳税人至少310亿英镑。
高昂的运维费用与质疑与此同时,“三叉戟”的年度运维费用也不菲,2023-2024年度预算高达30亿英镑,占英国国防开支的6%。有反对声音质疑,在社会福利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为一套“可能永远不会用”的武器系统投入如此巨资。但帕里少将对此直言:“这就是保险——你觉得它贵,是因为你还没用过。”
核威慑的心理博弈核威慑是一场心理博弈,而不是武力竞赛。英国的“三叉戟”核潜艇虽然老化严重,但其威慑力仍不容小觑。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英国能否继续保持其核威慑力,仍是一个未知数。
天在哪里
老美让你发射才行!!![抠鼻][抠鼻][抠鼻][抠鼻]
北冥有鱼不是鲲
你丫导弹都是老美的,有啥资格叫嚣,老美不给密码,你导弹都是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