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张圆的爱情故事:32岁带着女儿出嫁,和于彦夫相伴43年,不离不弃

DJ雅清 2022-06-11 18:19:31

张圆,我国“22大明星”之一。她擅长在银幕上塑造端庄贤淑的良家妇女形象。她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地下尖兵》、《笑逐颜开》、《羌笛颂》等影片中所塑造的女主角,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生活中,张圆也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她的丈夫于彦夫,是昔日长影厂著名导演,执导过《夏天的故事》、《徐秋影案件》、《芦笙恋歌》、《笑逐颜开》、《自有后来人》、《创业》、《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陆军见习官》等众多优秀影片。

他们俩在事业上携手并进、比翼齐飞,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白头相守,生死两相依。他们对婚姻的忠诚,对家庭的守护,对伴侣的深情,都给现在的很多年轻夫妻,提供了榜样。

那么张圆和于彦夫,他们两人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于彦夫又是怎样的一个才华横溢却又对妻子温柔体贴的好丈夫?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对银幕伉俪,看看他们是如何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彼此终身相伴、不离不弃的。

一、相识

我觉得张圆和于彦夫的缘分,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

张圆出生于1926年11月18日,她是河南卫辉人。1949年5月她考入华北联合大学,同年10月又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1950年,当她得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后改名北京电影学校)招生的消息后,她毅然报名参加了考试。因为,从小到大,她都很想当一名电影演员。

于彦夫出生于1924年2月1日,辽宁丹东人。1942年,18岁的于彦夫在朋友的推荐下,考入了“满映”演员科,成了一名电影演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于彦夫积极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护厂斗争。1945年10月,东北电影公司成立,于彦夫担任资料科科长。1949年,他担任了苏联战争片《伟大的转折》的译制导演,从此开启了导演之路。

按理说,在这之前,张圆和于彦夫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但是冥冥之中,却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红线,将他们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到了一起。

话说张圆从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之后,先是分到了北影厂。眼看着同班的许多同学都已经站到镜头前,开始参加拍戏了。然而张圆却一直都没碰到合适的机会。直到1955年,她才在长影厂拍摄的儿童片《祖国的花朵》中,出演了冯老师一角。

因为拍摄这部电影,张圆认识了长影厂的武兆堤、林农等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张圆的真诚和善良,给他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而此时,于彦夫也独立执导了故事片《夏天的故事》,并收获了众多好评。1956年,于彦夫和武兆堤、林农等人被派往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进行学习。这时于彦夫已经32岁了,眼看着身边的好朋友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婚姻幸福,所以他也想早点成立一个新的家庭。

当武兆堤和林农得知于彦夫的想法后,脑海之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张圆。他们觉得这两个人,真称得上是“天作之合”,一个美丽娴静,一个文采四溢,如果能走到一起,必定能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于是他们就将张圆介绍给了于彦夫。而且还特别安排他们俩,在北海公园见面。但别看于彦夫拿起执导筒时能够做到指挥若定,可一见到张圆,他就乱了阵脚。因为几乎在看到张圆的第一眼起,他就喜欢上了她。但他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愿,于是不管张圆说什么,他都只回答一个字“好”。

张圆因为摸不透于彦夫的心事,所以这事儿也就暂时搁浅了。而且当时张圆已经接到了上影厂导演汤晓丹的邀请,在《沙漠里的战斗》中扮演女技术员张珍一角,要去新疆拍戏。所以她和于彦夫也只是相互认识了一下,就赶赴了外地。

可是于彦夫却从此再也忘不掉张圆了。于是他就不断地给张圆写信。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习惯藏在心里的。所以他在信中,也并没表达对张圆的思念和牵挂,只是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向张圆进行“回报”。

很多人都以为张圆和于彦夫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却没想到半年后,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张圆从新疆回来后,就接到了导演谢添和桑夫的要求,在两人执导的《探亲记》中出演赵玉书一角。谢添这个人,也是个热心肠,眼看着张圆都30出头了,还带着个孩子,日子过得肯定不容易,于是就四处张罗着,给张圆介绍个合适的对象。

是的,在这之前,张圆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所以她对再婚这件事,并不怎么上心,觉得自己一边拍戏一边带女儿,也挺好的。可谢添却有他的想法。他觉得张圆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戏要演,生活也要过,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就比啥都强。于是他寻摸来寻摸去,还是觉得于彦夫很不错。于是就不断地给张圆“吹风”,列举于彦夫的种种优点,希望张圆能给于彦夫一个“机会”。

前有武兆堤、林农的介绍,后有谢添的“重推”,这就使得张圆对于彦夫有了更多的认识。既然那么多人都说他好,那么这个人身上,一定有许多优点和长处。经过交往,张圆发现,于彦夫不仅在事业上是个有股子韧劲的人,而且在生活中,也非常细心。最关键是,她特别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侣,而于彦夫不正好符合自己的要求吗?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1958年,32岁的张圆带着女儿出嫁,和于彦夫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后来,张圆的女儿张宜庄也和导演桑夫的儿子桑军结为了连理。所以有人说,一部《探亲记》,成就了两段好姻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二、相知

当时,张圆和于彦夫刚结婚的时候,她还是北影厂的演员。而剧团领导赵子岳也是处于好心,认为夫妻两人分居两地不是好事,于是在没有告知张圆的情况下,就把她调入到了长影厂演员剧团。

张圆当时还挺懵的。但直到后来,她才体会出了赵子岳老团长的“良苦用心”。

是啊,夫妻两个人,只有在一起,才能越处越甜蜜,感情也会越来越深厚。

张圆进入长影厂后,不仅生活更加安稳,而且在事业上,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先是在《地下尖兵》中扮演了地下工作者孙莹,在《宝山之歌》中扮演了干部杨敏,在《水库上的歌声》中扮演了张虹,在《东风》中扮演了单妻等正面角色,然后还在于彦夫执导的《徐秋影案件》中,首次挑战反派,出演了邱涤凡这个女特务的形象。

这个角色是于彦夫专门给张圆安排的。因为他觉得一个优秀的演员,不能被轻易定型,不然就很可能形成角色“类型化”、表演“套路化”的状态。所以他为了磨练张圆的演技,特意将邱涤凡留给她。结果张圆的表演非常成功。直到现在,她所出演的这个反面形象,仍被众多影迷所津津乐道。

爱一个人,就让她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人生价值。雅清认为这样的爱,才是最伟大的爱。

后来,当张圆年龄大了之后,戏约逐渐变少,也是在于彦夫的鼓励下,她才大胆走上导演之路。而且为了让妻子早日成为成熟的导演,于彦夫还经常亲自上阵,和张圆一同担任了导演工作,并利用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张圆提供实际的帮助。

张圆后期在导演工作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大家纷纷叫好的《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的奇遇》、《陆军见习官》、《中国的“小皇帝”》等,都是她和丈夫于彦夫共同完成的作品。

因为相知,所以他们共挽鹿车,齐头并进。不仅自己在事业上要干出成绩,而且自己的另一半,也不能“掉队”。如此一来,他们之间,永远不会产生太大的差距。所谓夫妻情深,并不只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濡以沫,更应该体现在事业上的相辅相成。

你变得更优秀,我就更光荣。我觉得这才是幸福婚姻的重点所在。而这一点,又往往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

三、相守

1962年,我国评选“22大明星”,长影厂4个名额,张圆榜上有名,和李亚林、庞学勤、金迪一起,进入“22大”之列,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明星。

于彦夫自然高兴极了。而他自己也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执导的《芦笙恋歌》反响极佳,所执导的《笑逐颜开》成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所执导的《自有后来人》后来被改编成现代京剧《红灯记》,成为了时代记忆,所执导的《创业》更是引起了巨大轰动。

然而正是因为这部《创业》,差点使得于彦夫的导演事业被迫中断。

话说于彦夫这个人,虽然才华超众,然而性格却有点“倔”,我想这应该是他一生命运多舛的重要原因吧。

1974年,于彦夫创作完成了根据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改编的电影《创业》。1975年2月上映后,好评如潮。却没想到被某些当权者扣上“有严重错误”的大帽子,要“好好查一查”。这在当时,那可真是了不得的事情啊。于彦夫为此心理上有了沉重的负担。他最大的担心就是,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妻子?所以回到家后总是沉默寡言。

而张圆自然明白丈夫的心事,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劝慰丈夫将心放宽。就算以后不能再当导演,家里还有她顶着呢。因为在张圆看来,夫妻二人,就像同巢的鸟儿,面对风雨的侵袭,是常有的事儿,而相守相伴才最为重要。

其实从1966年开始,他们夫妻二人就生活在恐慌之中了。当时长影厂百分之八十的人员都下放到农村去接受改造了。于彦夫因为要拍摄戏曲片《天天向上》,所以留了下来。但那时的艺术创作,条条框框太多,于彦夫难以施展拳脚,因此难免会在张圆面前发发怨气。这时张圆也已经无戏可演了,只能到职工食堂卖饭票。但她还是轻声细语地劝慰丈夫,有戏拍总比没戏拍要好,说不定哪天阴云被风吹散,太阳就出来了呢。

1976年,雨过天晴。于彦夫又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陆续执导了《希望》、《最后八个人》、《勿忘我》等影片。

而这时,张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材日渐发福,所以无法再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银幕上。这令她感到万分苦恼。于是于彦夫又开始以“知心大哥”的身份,开始劝解张圆,此路不通,咱们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路。他对张圆说,你别忘了,你的身边还有我。

这句话令张圆眼前一亮。她想,是啊,身边不正好有个“好老师”吗?于是她下定了决心,要改行做个好导演。从1977年开始,她就陆续为《熊迹》、《谁戴这朵花》等影片担任了副导演。1980年又和薛彦东共同执导了《红牡丹》,大获成功。而在成为导演的这条路上,张圆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还是于彦夫。

张圆说,如果我在导演这条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大半的功劳,都属于于彦夫。这话她虽然没对于彦夫讲过,但她心里却十分明白。

而对于于彦夫来说,能和妻子一起拍电影,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其实是另外一种“相守”的方式。一部部电影的诞生,就好像是两个人的孩子,都属于他们爱的结晶。

四、相伴

晚年离休之后,张圆和于彦夫定居在了北京。一下子闲下来,两个人都感觉很不适应。因为他们俩都习惯了忙于事业,都属于“工作狂”的类型。所以一旦无事可做,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时,是于彦夫出了个点子,让张圆豁然开朗。他说,我们为何不把过去想做而没有做的事,一件一件地完成呢?张圆心想,对啊。自己也曾爱好广泛。但以前是没时间,无暇顾及,而现在正好有了大把时间,何不好好利用起来?

于是两人兴致勃勃地加入了“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没事就和过去的好朋友们一起享受垂钓的乐趣。另外于彦夫还迷上了“剪报”,只要看到有价值的新闻有趣的报道,他都细心地搜集起来,还不时与张圆进行分享。

同时,两人还去了许多曾经想去却一直未去的地方,夫妻相伴,其乐无穷。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世间最好的风景,就是有你在我身边。

1958年两人结婚时,曾许下了彼此终身相伴,一直到地老天荒的誓言。而最终,他们都兑现了这份承诺。尽管一路走来,有风雨侵袭,有挫折相伴,但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们总能从容应对,欢笑多于泪水。

2000年8月10日,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圆因病去世,享年74岁。于彦夫伤心欲绝,很长一段时间茶饭不思。这让我想起了天鹅这种有灵性的生物,它们一旦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就会形影不离,生死两相依。于彦夫和张圆也是一样。2005年11月10日,于彦夫也走了,享年81岁。

我想,这对夫妻,他们在世间相依相伴了43年,但一定觉得时间太短,所以他们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琴瑟和鸣去了吧?

浪漫的爱情,幸福的婚姻,有很多种,但最难得的,就是夫妻二人齐头并进。张圆和于彦夫,无疑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他们自从走到一起,就夫唱妇随,步调一致,共同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所以我觉得,他们俩,是相互成就的。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

因为他们找到了彼此,所以他们的人生,才更圆满。

那么听完张圆和于彦夫的爱情故事,各位都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喜欢张圆、喜欢于彦夫、喜欢老电影的朋友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朋友们记得点赞、收藏和分享,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系DJ雅清团队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2 阅读:793

评论列表

yiweishun1944

yiweishun1944

3
2022-06-22 14:36

张老师也演过女特务好像。

DJ雅清

DJ雅清

听雅清讲那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