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15日,一名从事金融行业的女性发表了一则视频,视频中,她笑着谈论了一些对当代男女和婚恋关系的一些看法。
可是,很显然,她在视频中的观点并没有把握到一个客观的方向,通篇的言论无不透露着她“精致利己”的刻薄的形象,激起了一众网友的吐槽。
有许多人说,怪不得现在女孩儿都嫁不出去,如果都是这样的想法,又有哪个男人会想结婚呢?
古人常说“女子痴心,男人薄幸”,意为女人对爱情总是专一的,而男子却往往是负心的。
可这句话放在今天还能适用吗?当老祖宗的智慧遇到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我们这才意识到时代对人心的影响实在是强得可怕。
“上海金融女”为什么嫁不出去?
在视频中,女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说:“你一个河南穷小子,就想捆住我啦?”
之后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嘲笑,她又补充到:“周末在家做个什么番茄炒蛋,拿两个大白馒头,我才不吃嘞,我现在可是吃西餐的人嘞。”
女子的言辞之中,尽是对她口中那个“河南小伙”的鄙夷和嘲弄,都是一只鼻子一张嘴的,似乎她生来就比别人要高贵似的。
视频中,镜头外的大哥提到该女子所从事金融行业的项目,动辄都是一两个亿的出入,而反观女子口中的小伙,则只能在健身房卖一两千的健身卡,相较之下,女子觉得自己牛逼坏了。
此外,她还补充道,就算卖再多的健身卡,拿了很多提成,卖成了健身房的销冠,还被领导器重,但晚上不还是要住在毛坯房里吗?
自始至终,该女子都脸上的嘲讽意味都没有停止过。
尽管她口中的“河南小伙”业绩干得再好,生活再怎么朴素,她都不觉得那是节俭,相反,她认为那只是贫贱,而且是对金钱和地位望而不得的贫贱。
她表示自己接受不了过那样的苦日子,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不是为了来上海和你一个穷小子啃馒头的。
如果真要吃馒头,那还读书干什么?直接在老家,找个普通人家嫁了不好吗?
随后视频外的大哥又连连表示赞同,并且补充道所谓“上海金融女”平时光鲜亮丽,接触的也都是大鳄,很难再看得上普通小伙子。
该女子也随之点头称是,并说一旦去过高尔夫球场,看过大佬挥球杆这种电影中的场景,就肯定不想再回到啃馒头,吃麻辣烫这样的穷苦日子了。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纵使该女子的言论有多么尖酸刻薄,但光看这一点的话倒还真说得一点儿没错。
不过,有趣的是,在视频的结尾处,女子一不小心透露出了自己所谓“金融行业”的真实面目。
此话一出,众多网友也是表示“释怀了”,把自己包装的那么精致漂亮,原来也就是一个卖保险的。
既然如此,那你和你之前口中的卖健身卡的“河南穷小子”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样都是销售,只因为你赚的多一点,他赚的少一点,这就是你瞧不起他的理由吗?
此外,在该女子之前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本身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同“河南穷小子”一样,她也不过是一个来上海打工的外地人罢了。
大家都是来打工的,不互相帮助也就罢了,还处处瞧不起别人,如此行径,倒也怪不得三四十岁还是独身一人,结不了婚。
说什么自己现在是“吃西餐”的人,且不说西餐到底比不比中餐高贵,就算天天“吃西餐”,她又真的能挤入到那群“大佬”的朋友圈内吗?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你或许看到过县长,也和他说过话,但你从来就和县长没半毛钱关系,那你凭什么说自己就是县长夫人呢?
“上海金融女”的本质
在视频的下方,有许多网友对该女子展开抨击,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说,她的认知就是:读书就是为了认识楼上的主人,并成为其眷属。
意思就是,该女子读书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境界和能力,而只是为了趋炎附势罢了。
还有人则表示,“报纸包了瓷器和古董,报纸也觉得自己就是古董了…”
这话说的是一点儿也没错,还是那句话,看过猪跑并不等于吃过猪肉,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难免会遭人嘲笑。
从视频中的情景来看,该女子的言论或许是对自己以及“上海金融女”这一群体的自嘲,可让人颇感疑问的是,女子口中的“上海金融女”,真的只会出现在上海吗?
所谓“上海金融女”,原意是指在上海从事金融事业的女性,可若要展开来讲,“上海金融女”所指代的群体可要大得多。
在中国,不止是上海,各省各市其实都有着那么一堆“不那么年轻”的女性没有选择结婚,而是自己单独生活。
这些女性往往都超过了30-35岁这之间的分水岭,亦或是在这个区段之间,你可以在城市里的相亲角轻而易举地找到她们,就像在街边找到一家奶茶店一样简单。
这其中,一部分的女性就和奶茶一样,除了包装华丽以外,几乎对你的健康和生活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往往都价格虚高,明明原材料的成本都十分常见且便宜,可拼凑在一起,愣是能给出一个惊为天人的报价,让你担待不起。
此外,还有一点,这些奶茶普遍热量偏高,而热量则代表着脂肪。
对这一小部分群体的描述其实并不是偏见,前几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傅首尔面相”,就是这一小部分群体的最佳代词。
将这些代表“尖酸刻薄”的女性面相与前文所写的“上海金融女”联系起来,是不是会有一些相似之处呢?
不过,或许很多人会说,这种观点其实就是“以貌取人”,说到底还是对一部分女性的污名化而已。
然而,究竟是“以貌取人”,还是“面由心生”,相信各位读者朋友心中自有答案,笔者在此不对此议题多做赘述。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之间的婚恋看法也在进一步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甚至男性,都在强调“精致利己主义”,比起结婚,他们更讲究自己生活的质量。
然而,先不说这个观念究竟是对是错,对社会有无利好,重要的是,像“上海金融女”这样的群体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又是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女性会对其趋之若鹜?
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一样,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