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微信珊瑚安全”发布公告:
近期有媒体报道网络存在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进行不当营销的现象。结合用户举报、日常巡查等线索,微信从速从严打击了一批利用AI仿冒知名人士进行不当营销、恶意博取流量的违规行为,并针对相关情况开展专项治理。
AI合成技术的应用与挑战:维护网络安全的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视频和音频领域的应用逐渐变得普遍。然而,AI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尤其是在社会各界,其合成的内容严重影响着公众的认知与决策。根据最近的相关报道,微信等平台关闭了209个账号,并处理了532条违规内容,以应对“利用AI仿冒知名人士进行营销宣传”等违法行为。
出现的新型诈骗手段
一个引人瞩目的案例是张文宏医生的遭遇。近期,有网友反映,家中老人看到一段视频,声称张医生正在为一种蛋白产品代言,结果被误导而购买。经过核实,视频使用了AI合成技术,制造出的张文宏形象并非其本人。张医生对此表示深感无奈,称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并且频繁出现,给许多对AI技术不熟悉的老人造成了困扰。他形容这种情况为“蝗灾”,并指出其投诉的无效以及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今年10月,老牌港星黄百鸣也被恶意者利用AI技术替换声音,虚假代言不明药膏品牌。这样的行为不仅令知名人士名誉受损,更对那些易受骗的普通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法律与监管的滞后
针对这种情况,法律界也表示出强烈关注。律师胡雪提到,这种行为显然属于违法侵权,侵犯了名人的肖像权和知情权。受害者可以通过公安和网信部门进行合法维权。但实际上,由于这些虚假账号隐藏较深,且频繁更换,使得受害者维权的途径显得相对陌生而复杂。
国家网信办也已经开始着手规范这一领域,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内容管理的透明度,保证用户能够明显识别内容的来源。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这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依旧需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细节。
共同构建清朗网络环境
虽然平台和法律层面的努力是必要的,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至关重要。首先,用户需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增强对AI技术的认知和了解,尤其是对网络视频和信息源的辨别能力。同时,平台方也应加强技术手段的投入,利用AI技术来识别和防范这种合成内容,做到主动出击。
总之,AI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其带来的负面效果也不容忽视。此次张文宏医生以及其他名人遭遇的事件提醒我们,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网络环境的健康,必须加强监管、完善法律,同时呼吁广大用户提升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唯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数字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