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迎来100亿!打了多少人的脸?
蝉鸣之下的伟大票房
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速从未像如今这样狂热。
在这个充满争议的时代,《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哪吒2》,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春节档的光辉已逝,但《哪吒2》的热烈依旧在燃烧。
它接连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新一代霸主,更是超越《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的冠军。
当它踏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全球影史单一市场中占据头把交椅时,许多人不由得感叹:这究竟是怎样的奇迹!
在2月13日的傍晚,《哪吒2》以超凡脱俗的姿态,创造了「100亿票房」的骇人纪录。
创作上的孤独与坚持
在成都的一个角落,《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中,导演“饺子”(杨宇)成了攀登顶峰的作战英雄。
他对庆祝不以为然,焦头烂额地加班,并亲自绘制这部作品的超越百亿的庆祝海报。
他的手绘海报速度显然赶不上票房飞速飙升的脚步。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也为《哪吒2》的成功送上热烈的祝贺。
这种在同道中人的相互尊重,显而易见。
饺子和郭帆,两位80后导演不仅有着相似的背景,亦是非科班出身,然他们都倾尽全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录。
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20中,这两位导演分别占据着《哪吒1》《哪吒2》与《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的传奇之作。
他们就像攀登同一峰巅的孤独斗士,彼此感同身受,懂得对方的坚持与坚持中的艰辛。
从成名到默默无闻的信念
在1980年的泸州,杨宇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随着父母的职业规划,他本应继承医务工作。
但一场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点燃了他心中深藏的梦想。
而同样出生在1980年济宁的郭帆,也在家庭中历经相似的期许,但他对法律和电影之间的热爱,终究让他走上了理想的道路。
90年代,两个少年面对相似的困境与诱惑,无可避免地陷入父母的期望与个人愿望的对立之中。
此后,他们都在成长中逐渐成熟,最终坚守自己的梦想。
在一次次的跌倒与追寻中,他们发现:坚持下去,或许才是对的选择。
逐梦之路:艰辛与希望
随着时光流逝,杨宇面对高考,选择了当医生的道路,而郭帆则迷失在追寻电影梦想的漩涡中。
但热爱,是无法被埋没的火焰。
进入大学后,杨宇深陷绘画,某次美术作业中的创作让他受到了广泛称赞。
而郭帆则因一场梦,终于对未来的方向有了坚定的答案——他不会后悔选择拍电影。
大学生活虽然艰辛,但心中对于未来的渴望使他们努力学习新的技能,且逐渐实现自我救赎。
他们在各自的创作道路上与现实摩擦着,从未退缩。
辞职与转机的抉择
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杨宇经过了长达三年的磨练与思索,选择追逐动画短片的梦想。
他意识到,只有将自己沉浸于此,才能成就不平凡的未来。
郭帆的故事同样没有平坦,他在经历无数次的重击后,选择了不断前行,最终通过努力进入了北影的广袤天空。
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们都选择了不放弃。
大显示屏上的奇迹与荣耀
2009年,在动画领域轰动一时的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的成功令杨宇名声大噪。
而郭帆则在不懈的尝试与努力后,逐渐在圈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接下来的岁月中,无论是在艰辛的动画制作还是复杂的影视运作中,他们都在不断地前行,努力积累经验。
2019年,《流浪地球》的成功,为整个中国电影打开了科幻的大门。
而在2023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则让中国动画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这一切,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强大与自信。
这样的成就,让观众更加理智地看待电影,不再为营销与流量买账。
而是凭借真正的好作品,赢得观众的支持。
结语
曾几何时,多少人在唱衰中国电影,认为它将会陷入流量与营销的漩涡。
然而,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恰恰打破了这样的成见。
在杨宇与郭帆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梦想的坚持和对观众的尊重。
正如《哪吒2》所展现的,不是观众不爱看电影,而是人们更加理智,懂得为真正的创作买单。
两位导演的经历证明,只要有激情与坚持,即便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中,他们最终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好的作品去往远方,好的票房,更是前行之路的开端。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是《流浪地球2》的票房,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就,都将续写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静待更多奇迹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