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动员部升格成国防动员部,末任部长转任副职,首任部长是谁?

史史座 2025-02-11 16:22:21

国防动员作为我国国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时,根据需要,依法进行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这是一种军事的行为。

尽管我们现在很少有机会直接见证国防动员的震撼场景,但国防动员的功能却无时无刻都体现在我们的身边,包括平时的国防教育、国防交通基础建设、人防工程的开发等等,皆属于国防动员的范畴。

因为国防动员在和平时期可以增强综合国力、积蓄战争潜力,一旦到了战时即可转化为战争实力,从而通过特殊的“造势”、“示形”等方式,来震慑潜在之敌。

可见,国防动员工作也是我军的重要发展方向,以至于我军专门在总参谋部设立了一个二级部——动员部,来统筹管理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

而且,我国的国防动员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地位相对较高。

早在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就成立了人民武装部,直属于中革军委,这就是总参动员部的前身,由西南军区副参谋长张经武中将担任中革军委人民武装部首任部长。

彼时的人民武装部,地位确实不及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以及总后方勤务部,但和总情报部一样,是独立的大部,它们都属于中革军委直辖的单位。

直到1954年11月,国家宪法诞生以后,对全军的相关单位进行编制体制改革,中革军委总参谋部改制为解放军总参谋部,那些原属于中革军委麾下的部分总部单位,包括人民武装部、总情报部等相继纳入总参谋部序列。

就这样,人民武装部转隶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建制下,并改称为动员部。

总参动员部成立后,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总参动员部也多次经历变革,包括在1969年总参动员部和总参军务部合并组建为新的总参谋部军务动员部,1975年又重新分开为总参军务部和总参动员部。

至此,总参动员部一直延续到军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军改后的总参动员部,并不像总参作战部被改制成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那样变成军委联合参谋部动员局,反而独立升格成军委的15个职能部门之一——国防动员部。

相较于总参动员部,改制后的军委国防动员部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是,国防动员部的级别有所提高,从昔日正军级的总参动员部,变成今日副战区级的军委国防动员部。

二是,国防动员部不仅继承了原来总参动员部所承担的国防动员职能,还管理除了北京卫戍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之外的全国所有省级军区,它们在以前属于大军区的管理范畴。

既然总参动员部升格成了国防动员部,级别和职能都发生了变化,那么总参动员部的最后一任部长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总参动员部的最后一任部长是牟明滨少将,他于2010年接替白自兴少将,从沈阳军区陆军某集团军副军长的岗位,升任的总参动员部主官,长达5年时间;而且,在调到总参动员部之前,牟明滨曾一度担任过总参动员部的副部长,他升任动员部主官,也无可厚非。

遗憾的是,在总参动员部撤销时,牟明滨将军年仅57岁,还未到正军级少将的最高服役年限,可他又没有晋升为副战区级中将。

而新组建的国防动员部作为副战区级单位,当然需要一位副战区级中将来领导,所以牟明滨少将未能接任国防动员部首任部长,只是平调转任正军级的国防动员部首任副部长。

首任部长则由沈阳军区军事主官副职盛斌将军接任。

盛斌将军是陆军系统的资深将领,从普通战士一步步升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是从作战部队成长起来的高级将官,甚至还在俄罗斯联邦军队综合军事学院深造过;2014年12月,盛斌将军从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岗位,接替到龄退役的侯继振中将,升任为副战区级的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从沈阳军区到国防动员部当首任部长,是盛斌中将军旅生涯的第二个副战区级职务;就这样,在国防动员部,盛斌中将成为总参动员部末任部长牟明滨少将的顶头上司。

4 阅读:3750
史史座

史史座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