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已完成5960吨物资的卸货,并通过边施工边卸货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
截至目前,新能源风机、光伏、氢能系统、通讯平台等关键设施已安装完毕。
秦岭站创新采用风能、太阳能、氢能和柴油发电互补模式,实现节能减排,推动南极“绿色考察”理念,氢能源系统的应用更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大突破。
研究团队通过优化薄膜制备工艺,克服钙钛矿层不均匀问题,实现技术突破。
这种厚度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柔性太阳电池未来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飞行器及可穿戴设备。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为高效太阳能技术发展提供新方向。
第三、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已成功出堆。该装置利用重水堆高效稳定的特点,可规模化生产镥-177、锶-89和钇-90等短半衰期同位素,满足国内需求,提升我国在全球同位素市场的竞争力。
其中,镥-177可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等治疗。
项目由多家机构联合攻关,历时3年完成,标志着我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第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产业规模同比增长3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8%,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AI检测一体机助力车企提效,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加速落地,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2025年初,深圳进一步提出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应用更广泛、生活更便捷,展现未来城市新图景。
第五、美国蓝色起源公司于2月4日完成“新谢泼德”飞行器第29次太空飞行,成功模拟月球重力环境。飞行器从得克萨斯州发射,太空舱旋转模拟月球重力约2分钟,最高飞行高度达104千米,并顺利返回。此次任务搭载30件科研载荷,助力月球技术测试。
蓝色起源表示,该飞行器可为研究人员提供低成本、可重复的月球环境测试平台,同时支持太空旅游。
第六、欧洲航天局宣布,研究人员利用“盖亚”探测器数据首次通过恒星摆动现象发现两颗新天体——巨大系外行星“盖亚-4b”和褐矮星“盖亚-5b”。“盖亚-4b”质量为木星12倍,公转周期570天;“盖亚-5b”质量为木星21倍,无法进行核聚变成为恒星。
研究人员结合地面观测数据确认其存在。“盖亚”探测器自2013年升空,已完成科学观测任务,其后续数据分析将进一步推动系外行星研究。
该团队利用图论方法,在37维空间中发现仅需三个条件概率组合的量子关联,突破GHZ悖论36年来的研究瓶颈。
研究团队开发了可扩展光学体系,实现高维量子实验观测。此研究不仅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也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获《新科学家》专题报道。
第八、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2024年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保持高产稳产运行。气田攻克深水钻完井等关键技术,掌握1500米级深水开发井自主作业能力,二期工程突破1000米级高压大位移井技术难题。
“深海一号”探明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作业水深超1500米,井深超5000米,是我国自主开发最深、技术难度最高的深水气田,标志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九、中央气象台2月7日早晨发布了大风黄色预警,预计未来两天我国多地将受到大风影响。2月7日至8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华北、黄淮等地将迎来5~6级大风,部分地区阵风可达9~10级。此外,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部分海域也将有7~8级大风,局部风力可达11级。
2月8日至9日,大风范围依然较广,东北、内蒙古、南海及台湾海域风力仍然较强。西藏、青海、新疆等高原地区的风力也较大,部分地区阵风达9~11级。
第十、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2月7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幕,目前赛事筹备已全部就绪。赛事分哈尔滨冰上项目和亚布力雪上项目两个赛区,赛程12天,部分冰球、冰壶比赛已开赛,首枚金牌将于2月8日产生。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57.76亿元,仅用8天5小时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影片融合精美特效与中华传统文化,制作团队历时五年精心打造,广受好评。台湾媒体高度关注,称其为“世界第一”,并强调大陆影视业发展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展现出中国文化自信和影视产业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