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一出,对国内震动很大,甚至有人开始焦虑,深度焦虑。
这个模型确实很让人震撼,也确实该让我们焦虑和反思,但关键是该焦虑什么,反思什么。
美国在人工智能应用这一块,始终走在前头,几次都是引领性的,开拓性的,这代表了美国近期以来一贯的科技创新领先风格。
这次发布的视频生成大模型也是一样,把人工智能同视频制作联系起来,带来一个几乎有望替代人工的视频制作前景。
中国可能在这方面确实有差距,但也不是这次存在差距,以前也是一样的。我们可能也在做,但始终没有成为第一个,这就是最大的差距。客观存在,不能否认。
不过一旦美国人那边拿出来了,我们跟进也是快的。看看去年的文本生成大模型和图片生成大模型,每个人的手机里可能都安装了不少吧,几乎可以做到普及的程度了。
之所以会有差距,一个是我们原理性的东西可能确实欠缺,创意性的东西不多。另一个,可能就是敢于突破的勇气也不足。
美国人这么搞,有没有风险,肯定有的,而且风险还不小,但他们敢这么干,就这么干,坚持下来,干成了。
而我们对于这个横空出来的东西,马上就顶礼膜拜了,马上就趋之若鹜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美国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实际上是找不到合理的场景的。前段时间,扎克伯格提元宇宙,最近苹果推出头戴式VR,等等,包括这次的Sora13687,都是他们在找路子,为人工智能找可能的应用场景,都还是处在探索期,没有谁是成功的,而且失败的概率很高。
元宇宙现在好像不香了吧,苹果的头戴式VR起码现在看影响不大。你说现在一个Sora,能成功多少呢?起码,它的老总就说,后面没有资金跟进,他们一样会玩完的。所以,不是说他们第一个跳出来就是成功者,就是上帝了,还差得远呢!
这次Sora出来后,OpenAI的老总就讲了,他们需要更多资金来开发这个模型,可现在投资者并不多,市场未来如何不好说。
为什么大家不蜂拥着去投呢?因为这个太烧钱,而产出是很有限的。除了圈更多的钱来,后面后产出什么是搞不清的。你看去年的文本生成模型,带来多少生产力,除了除了造假论文多了,还有什么贡献。
所以说,美国往这个方向搞人工智能应用,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产不行的,实体经济不行的,也没法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投入。所以就走娱乐路线,走炒作路线,这样才能圈钱进来,才能给自己变现的机会。但后续就没戏了,一次性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资本不傻,不会一直上当,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了。
所以,未来,我们绝不能也走这个路子。他们虽然创新出来了,但一来源,我们肯定也能赶上来。所以让他们尽情作罢吧,我们跟着走,没什么可羞耻的,没什么可焦虑的。
但我们需要反思,需要焦虑的,是我们自己开发人工智能场景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地把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继续还没走完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路子,把人工智能更多地向节能降耗等绿色发展路子上引。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这个应用场景走好了,可能还焦虑的不是我们了,而且那些拿钱砸元宇宙,砸苹果头戴式VR,砸文生视频模型的了。
我们在实体经济人工智能应用上,要舍得投入,加大投入,这样才是实现新质生产力,这样才是人工智能的黄金赛场。而千万不要以为,人工智能比赛的标准看你是不是能生成一部阿凡达。
今年春节,我们电影票房大卖,是好事情,说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消费意愿起来了。但一个国家,消费是消费,生产是生产。美国可以有好莱坞,但不能只有好莱坞。
我们可以大幅提供文化产品,但不能只提供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有实体生产的大幅度增长,要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用人工智能来支撑实体经济,才是首要,才是我们这个新兴经济体最迫切,也是未来我们要抢占的先机,是全世界其他国家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