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罗斯人尊称为彼得大帝,彼得一世在位时期,为俄罗斯做出了巨大贡献。1702年,彼得一世趁瑞典军主力远征波兰,波罗的海沿岸防务空虚之机,率领大军攻克了瑞典军队坚守的诺特堡和宁尚茨堡,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
1725年,彼得一世去世,临终前留下了走向四大洋的遗嘱,希望俄罗斯能够濒临四大洋,即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彼得一世在位时期,已经实现了走向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目标,只剩下濒临印度洋没有实现。当时俄罗斯距离印度洋还比较遥远,但实际上只隔着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伊朗,只要俄罗斯吞并伊朗,就能实现濒临印度洋的目标。那么沙俄为何没有吞并伊朗,濒临印度洋呢?
第一,沙俄入侵伊朗。1804年,沙俄越过大高加索山脉,挑起了第一次俄伊战争。沙俄发动这场战争的战略目的是夺取格鲁吉亚。当时格鲁吉亚臣服于伊朗卡扎尔王朝,18世纪后期,格鲁吉亚试图借助沙俄力量反抗伊朗,伊朗的阿迦·穆罕默德汗出兵镇压了格鲁吉亚的反抗力量。于是沙俄决定亲自出手,挑起了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年左右,直到1813年,伊朗战败,被迫签订《古利斯坦条约》,将格鲁吉亚等地割让给了沙俄。
1826年,沙俄挑起第二次俄伊战争,迫使伊朗签订《土库曼查伊条约》,将现在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一带割让给了沙俄。伊朗还给予了沙俄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土库曼恰伊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沙俄对波斯北部的实质性控制。此后沙俄调转方向,开始了在中亚的扩张,到19世纪中后期,沙俄控制了中亚的哈萨克、布哈拉、希瓦等汗国,从里海两侧和伊朗接壤。
第二,英国阻挡。早在殖民时代,英国是沙俄头号对手,英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在全世界控制着多达3400万平方公里土地。英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主要殖民地包括英属印度,以及英属特鲁西尔阿曼,也就是现在的阿联酋地区。此外印度洋还是英国通往东南亚殖民地,澳大利亚殖民地的航运通道。因此英国绝不希望沙俄濒临印度洋。
对英国来说,沙俄每向南蚕食一英里的伊朗领土,都在缩短和印度洋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开始插手伊朗事务。1888年,英国迫使伊朗卡扎尔王朝授予英国帝国银行特许经营权,以及在伊朗南部修建铁路,建设港口等权利。英国通过武力胁迫,经济投入的方式,将伊朗南部变成了英国势力范围。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将伊朗划分为北部俄占区、南部英控区及中部缓冲区。这样一来,等于挡住了沙俄南下的脚步。
第三,伊朗的反抗。面对沙俄和英国的入侵,伊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开始不断反抗殖民入侵。1891年,伊朗掀起了全国性的抗争,反对英俄两大帝国对伊朗铁路的垄断。在伊朗不断反抗下,沙俄对伊朗北部的控制越发力不从心。沙俄在伊朗北部驻军补给困难,西部需要翻越大高加索山,东部需要经过沙漠地区。据统计,沙俄驻伊朗军队60%的军费消耗在驼队运输上。1908年,伊朗大不里士起义,沙俄殖民机构遭到伊朗人围攻,沙俄因补给困难,被迫让步。这也暴露了沙俄殖民统治的脆弱一面。综合这些因素,沙俄无法完成对伊朗的吞并,没有濒临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