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生死存亡?乌克兰命运或将在德国揭晓!

何小姐 2025-02-22 12:15:41
文|何小姐编辑|何小姐

特朗普的“停火令”如同悬在基辅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欧盟的沉默则像一场漫长的等待——他们在等什么?答案直截了当:等待德国内部的重启。

2月23日这个原本平凡的星期天,因德国提前大选而变得不平凡,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博弈,意外地成为了欧洲能否持续支持乌克兰的关键,乌克兰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场大选的结果。

德国“熄火”,欧洲“暂停”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逐渐从“政治正确”走向了现实的困境,法国已显疲态,马克龙忙于处理非洲事务;波兰农民因三吨滞销土豆就能阻塞援乌铁路;意大利的梅洛尼在国内黑手党面前都显得力不从心,更别提对抗普京了。

但真正让欧盟陷入困境的,是德国“红绿灯联盟”的瓦解,社民党总理朔尔茨的下台,直接导致了欧洲决策链条的断裂,作为欧盟预算的最大出资国和对乌军援的第二大供应方,德国的政治真空使得多项关键议程陷入停滞。

500亿欧元对乌财政援助因勃兰登堡的反对而未能启动,欧盟共同防务基金也因德国的技术性拖延而无法落地,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直言:“没有德国,我们连购买子弹的合同都签不了。”

特朗普的“停火施压”正在加剧,他提出的“4月20日前停火”要求,实则是为俄罗斯争取时间,美国和欧洲各自承担了乌克兰一半的开支和军援,而德国是唯一有能力协调这一行动的“核心力量”。

德国大选:援乌与绥靖的较量

德国各政党对乌克兰的立场大相径庭,而复杂的组阁过程将直接决定乌克兰的命运,异军突起的是亲俄的另类选择党,他们不仅在议会中阻挠对乌装甲车维修协议,还与莫斯科保持着密切联系。

即使选择党无法入阁,其17.5%的支持率也足以影响舆论,捷克总统帕维尔警告说:“德国每犹豫一天,乌克兰的防线就薄弱一分。”他的国家已为乌克兰购买了160万发炮弹,但若德国不扛起财政大旗,东欧的“抗俄模式”终将难以为继。

英国的“补位”与地缘政治的暗流

在德国陷入内耗之际,英国正成为欧洲援乌的“隐形支柱”,工党首相斯塔默延续了保守党的强硬路线,不仅加速移交“风暴阴影”导弹,还联合七国组建“援乌影子联盟”,绕过欧盟体系直接协调军援。

伦敦的战略意图明确:用“小多边主义”暂时填补德国的空缺,但英国的努力仍显不足,欧洲的关键力量在于德国,更准确地说是德国和英国的联盟,这是俄罗斯两百年来最头疼的西方组合:一个工业大国的经济实力,加上一个离岸平衡手的政治智慧,足以将俄乌冲突拖成俄罗斯的慢性失血。

马斯克也在这场混合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试图干涉德国大选,支持另类选择党;同时支持亲特朗普的英国改革党,冲击工党和保守党!他的目的很明确:摧毁德英合作,从而肢解欧洲援乌联盟。

2月23日:欧洲的抉择

2月23日之后无论德国选择哪条道路,欧洲都必须面对一个终极问题:当美国撤退时,是否愿意为自己的安全买单?

如果基民盟-绿党上台,他们可能会将“金牛座”导弹射向克里米亚大桥,并拼凑出7000亿欧元的“抗俄财政盾牌”,如果社民党搅局,朔尔茨的“道德洁癖”可能会再现,导致军援缩水、条款自缚,乌克兰将只能依靠北欧的“慈善军火”维持。

拉脱维亚外长宣称:“我们现在购买的不仅仅是乌克兰的胜利,更是欧洲不被普京核讹诈的时间。”若德国选择扛旗,与英国联手整合欧洲资源,乌克兰或许能撑到普京的“战争疲劳点”;若柏林继续摇摆不定,欧洲的援乌联盟将如沙堡般被潮水冲散,特朗普的“停战令”将成为普京的胜利宣言。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80年前德国用闪电战撕裂了欧洲;今天欧洲却在等待德国用选票决定是否拯救大陆的和平!或许这就是欧盟的宿命:离了德国,一事无成;有了德国,却如履薄冰。

0 阅读:0
何小姐

何小姐

得到的、失去的丶在乎的、忘掉的、都让它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