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马铃薯也属于“舶来品”。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马铃薯最早的种植地,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回了欧洲,随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而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大概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明朝中后期时),对于传入我国的路径,有这样几种说法。
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欧洲的商船或者东南亚的贸易网络传入沿海地区,比如福建、广东等地,随后再逐渐传入内陆地区
陆路传播:从中亚或者俄罗斯从西北地区传入内陆,西北地域辽阔,随后再逐渐传入更深的内陆
当然,作为“舶来品”,在史书上是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的。明万历年间的《农政全书》上已有土豆、洋芋等名称,就足以印证其外来者的身份。
在我国,红薯曾在灾荒之年挽救过很多老百姓的生命,按说应该受到更好的待遇。可是,却被长相、口感都相差甚远的马铃薯给取代,这是为何呢?
马铃薯,在我们湖北地区叫做土豆,在其他省份有叫洋芋的,有叫马铃薯的,名字多种多样。其实从名字的不同叫法上就能看出,马铃薯比红薯要有更广阔的种植区域。
红薯的种植区域有限,不如马铃薯广阔
马铃薯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我们老家,随便一处荒地,就能种下几棵马铃薯,不用特意管理。
但红薯不一样,它对气温条件要求较高,适合在气候温暖的地方种植。气温太低,它的长势就不太好。像气候寒冷的东北、西北地区可以种植马铃薯,但很少见到红薯,就是这个原因。
马铃薯种植技术简单
眼下正值春天,农村也开始了各种农作物的栽培跟种植,红薯苗也在这时要扦插了。跟马铃薯的种植有所不同,红薯在扦插之前,要先育苗,在大棚里先将幼苗育出,在这之前用来育苗的红薯也要选择品相好、个头适中且完好无损、没有腐烂的。
幼苗育出之后,再将其扦插到田里。在这期间,要让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便于幼苗成活。若是遇上干旱少雨时节,则要人工灌溉,耗时耗力。
但马铃薯就没这么麻烦,直接将挑选好的种子切成块,保证每块上面留有一个芽头。然后将切好的种块撒药消毒后就可以直接种进田里,期间不需要太多水分,管理更轻松。
马铃薯比红薯储存更容易
以前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个地窖,用来储存秋收的红薯。因为红薯水分大,不能受冻,只能放在干燥、阴凉、且温度适宜的地方,冬暖夏凉的地窖就是很好的选择。
可即便这样,还免不了红薯腐烂、发霉的情况,所以红薯的妥善储存是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
相比之下,马铃薯的储存可要方便多了。不需要专门挖个地窖,从田里收回来后,直接选个干燥通风的地方堆起来就行,顶多往上面搭块破布棚用来挡雨。
而且马铃薯不容易腐烂,不管放多久,很少出现发霉的情况。无非就是放久了,水分流失,变得有点干瘪而已。
马铃薯的可食用方式更多,且对身体不会造成负担
论口感,红薯确实要更胜一筹,甜甜的、脆脆的,生吃、煮熟、烤了吃、切成片油炸都可以,而且味道都很不错。
但红薯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有些人并不适合食用。如果一次吃了太多的红薯,会有一种烧心的不适感,一次不能吃太多。
但马铃薯就不一样了,它属于低糖低脂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这些都是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即便一次食用很多,对身体也没有太大的负担,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欢。
结语
从马铃薯与红薯的地位演变不难看出,老一辈人在生活中早已积攒了宝贵的智慧结晶。他们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种选择的形成都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马铃薯个红薯也有了更多、更好的品种,我们的餐桌也得以有了更丰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