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上报中央三个纵队不过江,干系

【上报中央三个纵队不过江,干系太过重大!粟裕做了哪些铺垫工作?】 毕竟三个月前粟裕曾经给中央上过一个“子养电”,斗胆直陈过一次,中央没有采纳。所以,这一次粟裕更加慎重。他担心自己看问题有局限性,影响中央的战略决心。因此,粟裕在向中央斗胆直陈前,先征求了几位领导的意见。 一是征求了陈毅的意见。粟裕先后两次向陈毅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陈毅听后大感意外。要知道,陈毅对中央的第二个战略跃进计划是高度赞同的。为此,他还曾专门写出“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指粟裕)这样的诗句。以抒发他对南渡长江支持的情怀。不过,陈毅对粟裕的意见是高度尊重的,尽管他对粟裕也说出了“中央要你过江,你不过江”这样的话,但他最终还是同意粟裕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给中央。 二是征求了李先念的意见。当时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途经濮阳。当年新四军的两个师长相见,很是亲切。粟裕同李先念深入地交换了意见。李先念同意粟裕的观点,认为:我军无后方长途转战困难是很多的,中原野战军在大别山的作战行动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三是征求了刘伯承、邓小平的意见。粟裕是4月16日给刘邓发出征寻电的。刘邓4月18日复电粟裕并报中央军委,认为:“从中原形势而论,粟部过江迫使敌人抽走几个师,将发生很有利的变化,于全国战局的发展亦极有利。这个问题决定于自身的准备、过江条件”。“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此外,粟裕还征求了华东局领导饶漱石以及陈士榘、唐亮等人的意见。他们均认为目前渡江的时机不成熟,支持集中主力在江北打几仗,进一步改变中原战局。 通过征求意见,进一步坚定了粟裕向中央斗胆直陈的决心。 1948年4月18日,粟裕洋洋洒洒三千言,斗胆直陈中央:正式向中央提出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的战略建议。在电文的最后,粟裕这样写道:“以上是职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加以对政局方面情况了解太少,斗胆直陈,是否正确尚祈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以上转自帅克专栏《粟裕十大“斗胆直陈”独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