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华野外线出击时,粟裕为何否定了

华野外线出击时,粟裕为何否定了中央军委给他设定的作战范围? 对于中央军委要求粟裕速去外线指挥华野5个纵队的作战,粟裕提了一条重要的建议:一方面,不仅他本人过去,还建议陈毅同他一块过去;另一方面,不仅特种兵纵队跟过去,要求王必成的6纵队也一同过去。 关于华野外线兵团作战地域问题,粟裕经认真考虑后,觉得中央军委给设定的不出陇海线,在刘邓相反的方向钳制敌人的决定值得商榷。于是,他于1947年8月18日(巧酉电)给中央军委上了这样一封电报: “依近日情况判断,敌有大部随刘邓南去可能。果如是,则刘邓很吃力,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多拖住一些敌人。因此,西兵团目前应位鲁西南及陇海线上行动,必要时应以一部挺入路南,破袭津浦,威胁徐州,才能有效拖住敌人,并寻机歼灭薄弱之敌。此计划如能有效实施,不仅可拖住一部敌人不能南去,且可迫使鲁中、胶济线抽一部分敌西来。” 表面上看,粟裕上述两个电报,不过是两个很正常的建议电报。但实则不亚于又一次“斗胆直陈”。为什么这样说呢? 战事上的接连失利,内部上的矛盾意见不统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上的十万火急的军情,这些肯定会给粟裕思考问题带来相当影响的。按说此时的粟裕,常理上来讲,应该少发声或不发声,至少是少提建议,最好把思想和行动完全统一到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因为,在这种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折的关键时期,军情又是那样的紧急,提出任何建议都有可能影响中央的决策部署,都需要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比如关于人事上的,中央军委明确要你粟裕本人去外线,而你却提出要陈毅一块过去,并且还要把6纵一块带上;再比如,中央军委把你的作战地域已经明确好了,不能出陇海线,而你却非得把作战地域向南延伸,进一步扩大。 好在中央军委发扬高度军事民主,对粟裕的这两个建议,最终都欣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