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的来历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在战场上连连获胜,尤其是“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的故事,更加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奇谋。那么,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事情吗?根据史书的记载,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类似“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的事情。不过,与诸葛亮可没有多大关系。 在《魏略》一书中记载着“草船借箭”的来历:曹操带兵进攻东吴。东吴的孙权在部署防御的同时,乘着一艘大船悄悄地去观察曹军的动静。曹操发现了刺探军情的船只,就命令士兵们放箭。顷刻间乱箭齐发,无数只箭射中了孙权的坐船。大船受箭较多的一侧越来越重,船身不断倾斜,眼看就要翻了。孙权不慌不忙地叫人把船掉转过来,让船的另一侧受箭,使船很快恢复了平衡。当大船的两侧都叉满了长箭时,孙权命令部下火速返回自己的营地,这时,曹操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另一部史书中,记载着“空城计”的来历,从时间上来看,它比诸葛亮生活的时代晚了七百年。那是五代时期的事情。当时,后梁与后晋正在交战。后梁军队驻扎在魏县,与后晋军主力对峙。后梁军大将想率军偷袭后晋军的老巢太原,可是又怕后晋军跟踪追击。于是就想出一个主意:他命令士兵们扎了许多插着旗帜的草人,并用毛驴背着它们,沿城墙来回走动,以此来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