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唐僧取经”的事情吗? 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还真的有“唐僧取经”这回事。那是距今1300多年的唐朝,当时颇有名气的和尚玄奘,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但是他越研究越觉得疑问很多,于是决定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 公元前 627 年8 月,玄奘独自一人,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由于交通不便,他不能直接南下,只得西行经新疆及中亚等地绕道而行。 西去的路程是漫长而艰难的,玄奘以坚强的毅力,穿过荒漠戈壁,翻越高山野岭,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四年之后来到达印度的烂陀寺。当时,烂陀寺中的佛教大师戒贤法师已经有一百多岁,早已不讲学了。但他深深为玄奘的精神所感动,破例为他讲了十五个月。玄奘在这里学习了五年后,又遍访印度半岛的各大寺院,并刻苦钻研佛教经典,成为十分著名的佛教学者。当时,印度的国王还特为玄奘举行大会,请他讲学论道。公元 645 年,玄奘带着六百五十七部经论返回了长安。 回国之后,玄奘潜心翻译佛经。经过十九年的辛勤劳动,他不仅翻译出一千三百多本佛经,还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其中详细记述了自己亲历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这部书是研究古代印度半岛各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被译成几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由于印度的佛经原本太多失传,玄奘翻译的佛经译本就成为了研究印度占代文化的宝藏。 玄奘的印度之行,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也为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