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杜甫为什么被尊称为“诗圣”吗?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他出身子诗书世家,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知识渊博,并三次出门游历,曾游遍了江淮、山东等地。 三十五岁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大志。但是,由于官场的腐败,杜甫遭到权贵们排斥,一直没能中举,始终得不到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 杜甫生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阶段,身经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化,亲眼目睹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因此在其作品中,他将个人的痛苦与时代的不幸紧紧联系起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具体的进行了真实的反映。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刻苦用功,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生没有停过笔,直到临死前还在写诗,共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杜甫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语言高度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被后人尊为“诗圣”。《春望》《丽人行》等众多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