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就她不走,苦守20年结局让人唏嘘

滋滋主娱 2024-10-18 13:28:09

编辑|小乔

她曾是三峡小有名气的钉子户,在全村人都搬走的时候,她却坚持不搬。

在三峡建设工程中,总共有113万村民搬迁。

唯独一个叫张秉爱的农户不愿意搬迁,就连国家给出的高额补贴也不为所动。

有人说,她想捞到更多的拆迁款。也有人说,在国家工程面前,她分不清轻重。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她迟迟不愿搬走,坚守在这片即将被遗忘的土地上?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她的坚守又换来了怎样的下场?

一、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潮起

1992年,湖北秭归县突然来了一批穿着考究的人,村干部对他们的到来十分热情。

几十年来,秭归县的村民一直过着封闭的生活,外人很少来这里。

一时间来了这么多人,让村民都在议论纷纷。

可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吓一跳,这些人竟然要将这里的村民都赶走。

原来,按照三峡工程的计划,整个秭归县靠近长江流域的区域全部都要搬迁。

秭归县虽地势平坦,但洪涝、水灾严重,每逢雨季或者是夏天,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轻则淹没农田,重则带来财产、生命损失。

几十年来,村民们饱受洪水之苦,他们没办法避免洪水的侵袭,只能无奈地将房子建在更高的地势上。

当村民们得知国家计划修建大坝以防御洪水灾害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因为大坝一旦建成,将极大地减少河流两岸的洪涝发生频率,这对于众多村民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而张秉爱就是其中之一。

当得知要离开自己常年生活的这片土地时,她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愿意,毕竟是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地方。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并不是她不愿意搬迁的原因。

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让自己的子女走出这座大山,过上城市里交通便利的生活。

但是明明搬走就可以提前实现这个愿望,张秉爱为什么却始终不愿意搬走呢?

原来,四十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早就注定了张秉爱如今的这般命运。

二、张秉爱的倔强坚守

在四十多年前,张秉爱虽说是个女孩子,但也在学校里面读过书,一直读到了初中。

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张秉爱的心中也开始萌生了对爱情的向往,她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两人相处得很好,但是父母却瞧不上这个小伙子。

原因竟是因为这个小伙子也是和张秉爱一样住在山上。

当时山上村民的收入一个月只有两毛钱的时候,山下靠着江边的村民收入就可以达到一个月两块钱。

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山上山下贫富差距很大,山上的人能嫁到山下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做父母的不希望张秉爱再过这苦日子,就给她介绍了一家山下的亲事。

对张秉爱而言,她心中所求的唯有纯真的爱情,然而最终还是在父母的坚持下,无奈地嫁给了山下的一户人家。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丈夫竟是个腿脚有残疾的人,虽然日常中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却无法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

嫁为人妇的张秉爱只能被迫接受现实,每天料理家务,在地里干农活,一个人忙前忙后地干着。

很快,她和丈夫有了第一个孩子,但由于每天一个人操持着高强度的农活,不幸流产了。

幸好苍天有眼,不久之后,她又怀孕了,这次是个男孩。

有了孩子之后,张秉爱的心里又多了些盼头。

她心想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改变生活状况。

好在儿子也很乖很懂事,在学校读书也很努力,在中考时进到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学习。

后来,张秉爱和丈夫又有了一个女儿,儿女双全的她一心盘算着儿女读书所需要花费的钱,这些可都指望着地里的庄稼和果树。

可是,就在她满怀期待地规划着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无情地打破了她的所有计划。

搬迁对于其他村民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于张秉爱来说,却无疑是断了后路。

她的丈夫是残疾,搬走之后说不定还没有现在好。

一儿一女,还没有成年,一家人就是靠着家里的几亩地活着。

张秉爱一辈子都在大山里生活,身为一个肩负家庭重担的农村妇女,她没有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的能力。

她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能让儿女出人头地上,所以,眼前这几亩地就成了他们一家四口赖以生存的全部希望。

纵使有补贴款能够改善他们当下的生活,但是总不能拿着这点钱过一辈子,将来他们又去哪里讨生计呢?

她何尝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也是她从小的梦想。

但是眼下她不是不愿走,是不敢走。

考虑到这些原因,张秉爱坚决不愿搬离。

面对这样的僵局,工作人员也只能作出让步,允许他们一家在原有的位置上再向后迁移一些。

这回,张秉爱终于同意了,他们把家往后挪了挪,挪到了水位线之上,也算是暂时解决了当下的难题。

张秉爱一家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钉子户,整个村子就剩下他们一家,还坚定驻扎在这里。

村里人都搬走了之后,就空出了一大片土地,没人管。

张秉爱就找了很多合适的地种上粮食和果树,一个人足足栽了二十多亩地。

虽然生活上比原来富裕了很多,但新的麻烦又来了。

三、无奈妥协,新的开始

因为整个村子都搬迁了,原来的学校也随着搬走了,两个孩子每天上学需要走很远的路。

不过孩子没有过半句的怨言,都很理解母亲的苦衷,并且他们知道当前家里的难处,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快点长大,将来能逃离这样的生活,一家四口也算是过得比较踏实了。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长江的水位线已经涨上来了,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马上就会被淹没。

水位线涨上来以后,张秉爱一家就只能继续往高处搬,政府给他们批了一块新的宅基地。

虽然这是好事,但问题是盖新房要拿出很多钱,现在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更何况除了钱的问题,宅基地在山头上,交通、水电都没法解决,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于是,他们只能往上挪了挪,一家人搭了个窝棚,就在那里面足足生活了一年的时间。

由于实在受不了里面艰苦的居住环境,张秉爱又将政府给的4800元的房屋补偿款拿出来,在公路边买了几间窝棚住下。

直到2009 年,三峡大坝竣工的前一个月,张秉爱看着不断上涨的水位、被淹没的农田以及儿女上学的艰难处境,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坚守下去了。

政府也再次下达了最后通牒,告诉她如果再不搬迁,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在种种无奈与考量之下,张秉爱最终找到了工作人员,表达了愿意搬迁的决定。

最终,张秉爱离开了这片她坚守近二十年的土地。

当地政府在得知他们一家的情况后,特意多拨了一部分拆迁款,以帮助他们在新的地方开始生活。

张秉爱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自己无法再阻挡三峡工程的建设。

张秉爱一家在新地方安家后,生活逐渐有了新的希望。

儿子从部队退伍回家,用自己在部队攒下的补贴和政府的拆迁款,开始着手盖新房。

他们在新的地方重新规划了生活,儿子还积极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女儿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不仅成绩优异,还成功获得了奖学金。

张秉爱看着一儿一女都在为新的生活努力奋斗,心中充满了欣慰。

虽然她还是会时常想起那片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但她也明白,新生活已经开始,他们必须向前看。

结语:

对张秉爱而言,那片土地不仅仅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与依靠,更是她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与归宿。

她在那里出生、成长、结婚生子,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她的回忆和情感。

但如今的新生活也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0 阅读:1
滋滋主娱

滋滋主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