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栽培高度设置,软腐病排水防控术,移栽后7天观察,云南高原土豆实证
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我就听说村里有人种土豆种得特别好,那土豆长得又大又结实。可也有不少农户种的土豆,总是出状况,不是长得瘦巴巴的,就是产量低得可怜。就像张大爷家,每年都满怀期待地种土豆,可收获的时候,看着满地里那些病恹恹、只有拳头大的土豆,心里那个难受啊,就像自己精心养的孩子长歪了一样。这土豆种植里的门道可真不少,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尤其是云南高原上的土豆种植,这里面可有不少讲究呢。
咱先说说起垄栽培高度这个事儿。在云南高原那种地势起伏、光照充足的地域,起垄栽培可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简单。我有个远房亲戚在云南高原种自留地的土豆。他在之前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垄该起多高合适。他刚开始听别人说,只要稍微起个垄就行,大概十几厘米吧。结果到了生长期间,就发现土豆苗长得不太好。
后来有人告诉他,云南高原土壤的情况不同,肥力、保水能力都有差异。像有些地方的土壤比较疏松肥沃,起垄高度就要稍微高一点,能达到二十到三十厘米;而要是土壤稍微黏重一点的地方,起垄高度就要适中,在十八到二十厘米左右。他的地有点偏那黏重的类型,他就按照十八厘米起垄,这土豆苗一下就长得精神多了。这垄起得合适,就像给土豆宝宝们搭了个舒服的小床,根能在里面舒舒服服地伸展,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再说说这土豆品种的差异,就说和土豆类似的马铃薯品种吧。像费乌瑞它这种比较常见的品种,在云南高原种植的时候,对起垄高度和一些种植管理就和那种冷门的黑美人土豆有点不一样。费乌瑞它薯块比较大,生长速度快,在起垄之后,种植的行距就要适当宽一点,大概八十到九十厘米,株距也得有二十五到三十厘米。而黑美人土豆呢,薯块小一点,但是口感特别好,在同样的高原环境下,行距七十到八十厘米,株距二十到二十五厘米就可以。还有那种金冠土豆,长得比较矮小,起垄种植的时候,垄的坡度可以设置得小一点,方便它在不太深的土壤里扎根生长。
说到软腐病的防控,这就是云南高原土豆种植的一个大难题。我在网上看到有个云南玉溪的网友分享他的经历。他说他家种了几十亩土豆,到了快收获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土豆叶子发黄,土豆块茎也开始有溃烂的迹象,这就是软腐病在捣鬼啊。他当时特别着急,到处打听办法。
我们都知道,土豆软腐病主要是因为排水不良造成的。在云南高原,有些地方地势比较低洼,下了雨之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去,土豆的根部就像泡在水里的包子一样,很容易滋生软腐病病菌。我有个朋友的爸爸在云南大理种土豆,他就特别注意排水防控。他家的地是起垄栽培的,垄高设置得很合理,二十厘米左右。而且他在垄与垄之间挖了很深的排水沟,下雨天的时候,雨水顺着垄沟,很快就能排到地头的大沟里。这样,土豆的根部就不会长时间泡在水里。
移栽后的观察也是很有讲究的。就像云南曲靖的一位种植户李大哥,他移栽土豆苗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他每天都会去田里看看,特别是移栽后的3天,他会仔细观察土豆苗的颜色和状态。他发现,如果土豆苗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叶片挺立,这就说明移栽得很成功,苗活得很好。到了7天的时候,他就会检查土豆苗的根系有没有开始向四周扩展。他说这个时候如果根系能长到一个土拳头那么长,那就很不错的。
15天的时候,他会比较不同地块的土豆生长情况。他会看哪些垄的土豆苗长得高,哪些长得矮。他会发现,在起垄高度合适,排水也做得好的地块,土豆苗长得又快又壮。到了一个月的时候,他就知道今年的土豆大概能有多少收成了。这一个月的成长,就像是一场漫长的等待,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在云南高原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不同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对土豆的生长影响很大。就像我那远房亲戚的邻居家,种的是冷门的紫花土豆和普通的土豆对比。紫花土豆在起垄高度和排水防控上都做得很细致,收获的时候,不仅产量比普通土豆高,而且土豆的品质也特别好,色泽光亮,淀粉含量适中。
这云南高原的土地,就像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大舞台,不同的土豆品种在这里表演着各自的故事。而我们这些种植者,就像导演一样,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起垄高度的设置、软腐病的防控、移栽后的观察等等,才能让土豆长得又好又多。
可是,这里面还有好多东西是我没了解到的,也没说到的。我就想问大家,在你们那里,土豆种植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经验或者遇到的难题呢?或者大家对这些种植方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讨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