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走出1.8万家拉面馆拉面之乡绘就新画卷

大象新闻 2024-12-22 13:21:34

大象新闻记者 张崇曜/文

“把面拉很细可以穿进去,我最多可以穿几十根。”12月21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玉龙在青海省拉面产业孵化基地的直播间里,展示拉面穿针的绝技。在化隆县,像韩玉龙这样的拉面从业者达到了11.3万人,在全国经营着1.8万家拉面店,拉面对这个小城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摄影:李玉峰

“我经常会在网上直播教学生做拉面,只要想学都可以来。”韩玉龙介绍,他做拉面已经快30年了,从学徒干起跟一位老乡学习做拉面,通过不断努力逐渐学会了拉面技艺,成为一名拉面匠,相继开了十余家拉面店,2010年他带着回馈家乡的情怀回到了化隆,在当地培养学员学习拉面,把化隆拉面店开到全国各地。

韩玉龙的经历其实是化隆拉面人的一个缩影,“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协助方式,让青海拉面的队伍迅速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化隆拉面产业以厦门为起点,逐步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创办拉面店并且遍地开花,一些老乡甚至将拉面店开到了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

“大家看到做拉面能致富,都愿意自主创业,‘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青海省化隆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国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老乡们更好地通过勤劳致富,化隆县在全国设立了46个办事处,加强与输入地政府联络互动,指导拉面店规范经营,协调解决拉面人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用工社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摄影:李玉峰

目前,拉面产业创造的收入占到全县劳务总收入的70%,拉面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平均每个拉面店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一个面匠年工资性收入达7万元,在全县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9万人是通过拉面脱贫的。

“青海的拉面有个说法,叫‘青出于兰’,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改回青海拉面了。”马建国介绍,曾经化隆人经营的面馆大多以“兰州拉面”命名,如今,化隆拉面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加速发展,打造了一些地方区域品牌,计划到2025年底,力争拉面实体店达到20000家以上,其中海外100家以上,拉面产业园入驻企业30家以上,全面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2 阅读:577

评论列表

哈哈木

哈哈木

6
2024-12-23 07:18

这些人开饭馆顾客进去了不理人,眼睛瞪着你……什么意思?不让进你关门得了

美女她老公

美女她老公

2
2024-12-22 19:23

现在都懒了!都开始用机器做拉面了![跪了]

卡瓦格博与缅茨姆

卡瓦格博与缅茨姆

2
2024-12-23 10:15

以后就叫青海拉面好了,别挂人家兰州的牌子了,人家背不起这锅

雨加雪

雨加雪

2
2024-12-23 07:33

当局为何不给青海化隆人办护照???

丸子不晚

丸子不晚

1
2024-12-23 22:57

化隆牛肉面馆标配 ——1.一个戴白帽的男人,在后厨操作。2.一个头裹纱巾的女人,负责收钱、送饭、擦桌子。3.一两个小孩儿在餐桌上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