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又称为玉米青枯病或者茎腐病,是玉米最严重病害之一。 玉米茎腐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比较常见,不仅夏玉米,春玉米也经常遇到。判断玉米茎腐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一、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症状: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后,茎基部刚开始会呈现“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慢慢地,病斑会呈现不规则状,颜色是黑褐色。叶片呈现“青枯状”萎蔫,并且玉米会因为茎秆开裂而导致大量发病植株倒折和倒伏。茎基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茎秆腐烂自茎基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纵向扩展成褐色不规则病斑,茎基部三、四节间,明显失水,变软变空,乃至干缩,后期植株易倒伏。
根部空心变软,呈褐色或紫色,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穗心干缩,脱粒困难,千粒重显着下降。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导致整株突然干死,叶片呈灰绿色,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因此,该病也被称为青枯病。
二、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原因:
1、与气候条件有关。如果温度没有稳定或者此时的温度过高,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就会提高;2、当平均温度在30℃左右,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时候开始发病,当温度达到32℃左右的时候发病速率最快。地势、空气、水源会影响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率。
3、与栽培条件有关。包括了立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嫁接、整地栽植(种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收获处理等;
4、病残体在田间残留较多将诱发茎基腐病发病;
5、对玉米过度施肥,也会提高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
三、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措施:
1、防范玉米茎基腐病一定要选择适合养育和应用抗病的品种,选择最合适的收获时期,及时收获。
2、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的根系发育。应该及时拔掉那些重病折倒的病株,将其进行焚烧处理。最后应加强田间的管理。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及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可以使植株健壮,减少茎腐病。清除田间杂草,及时除虫,施肥要及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透气,降低湿度,避免传播。培育抗病杂交品种。清除一些坏掉的玉米。3、给玉米适度补锌可以使茎基腐发病率减少。4、药剂防治:46%氢氧化铜、3%春雷霉素、3%中生菌素、40%噻唑锌、20%噻唑锌、30%噻菌铜、50%氯溴异氰尿酸(不可和有机磷混用)、3%的噻霉酮等。5、真菌性茎基腐病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倍液。发病中期用98%恶霉灵2000~3000倍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