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帅克上小学的时候,曾赶上“批林批孔”。当时学校组织写儿歌批判活动。时至今日仍记得有一位小同学这样上台背道:“辽沈战役打得好,全靠毛主席来领导。贼林彪真混蛋,一心要打伏击战......”当时觉得这首儿歌写得好,背着也朗朗上口。 及至上军校特别是看过《大决战·辽沈战役》后,开始不断有了新的认知。林彪在辽沈战役中远不止打伏击战这么简单。实际上,整个辽沈战役由多个子战役组成,但好像没有哪个是打伏击战的。 印象当中,当林彪开始在辽沈战役中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与杂陈。尽管当时电影中展现的是林彪打锦州消极,听说塔山方向增兵后,背着罗荣桓、刘亚楼给军委发电要求回师打长春,从而引发主席强烈不满。但不管怎么说,林彪虽有表现消极的一面,但在帅克的脑海中,林彪打仗的高超指挥艺术开始立体丰满起来,林彪军事家的形象开始愈渐清晰起来。 及至帅克后来参加写《粟裕传》,在总部工作,并对军史及将帅人物有了更深一些的研究和认知后,发现当年所谓的林彪背着罗荣桓、刘亚楼发电,差点打不成辽沈战役,好像也没那么简单。于是,开始对林彪到底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背锅”的问题,又进行了深度研究与逻辑推理。最终,帅克将这一研究成果纳入到新推出的《20大军史争议问题正解》新专栏中。通过专栏视频的形式,对此问题作一全面的分析解读。 帅克对军史的认知发展过程给自己的启示是:历史真实的面纱,有时是紧紧地遮掩着的。要想揭开它,必须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必须坚持客观唯物治史,必须坚持刀口向内敢动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