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藻菌平衡术,水质稳定方案,转行化学教师,换水周期延两倍

小玲养殖 2025-02-22 15:33:39

小龙虾藻菌平衡术,水质稳定方案,转行化学教师,换水周期延两倍

在众多的水产养殖对象中,小龙虾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这种小巧却活力满满的生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它有着坚硬的外壳,那红色的外壳下藏着美味的虾肉,不仅肉质鲜嫩,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然而,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很多人面临着水质稳定的难题。水质一旦出现问题,小龙虾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出现生长缓慢、易生病等情况。像我认识的一位在湖南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老周,他养了好几年的小龙虾,一直为水质问题头疼。湖南那块儿夏季炎热潮湿,水体很容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的藻类,导致水质恶化,小龙虾的死亡率有所增加。他每个月都要换水好几回,换水成本很高不说,还常常因为换水后小龙虾应激反应大,损失不少。

这其实是小龙虾养殖场景中的一个痛点。小龙虾养殖不像肉牛养殖,肉牛养殖场地广阔相对好照看,小龙虾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小龙虾养殖不管是在养殖场专门养殖,还是在南方的农田散养,南北地域都存在水质差异带来的挑战。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温变化小但也较难控制,水体里的水藻生长速度快得惊人。而北方部分干冷地区,虽然冬季寒冷让小龙虾进入冬眠,但到了春季水温回升快的时候,水质变化也很快。不管是哪种地域,养殖小龙虾都离不开水质管理这一关键环节。

我们都知道,水体中的藻菌平衡对于水质稳定至关重要。这就好比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当藻类生长旺盛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有益菌来分解它们,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发绿发臭。而且,藻相的变化也会影响水体的溶氧量,在小龙虾养殖比较集中的江苏地区,有些养殖户发现夏季高温时,水体溶氧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藻菌平衡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藻菌平衡术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但它却是解决水质问题的有效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调控水体中的藻类数量和种类,以及有益菌的投放量,使得藻菌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一样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水体环境的健康。

比如说我们在南方养殖小龙虾,夏季高温时,水葫芦是南方一些水域常见的植物,它可以起到一定的遮光和吸附富营养物的作用。但在北方干冷地区,芦苇是更常见的湿地植物。如果将芦苇进行腐熟处理后施用到南方小龙虾养殖池塘,初期会发现水质改善很明显,芦苇中蕴含的大量纤维素等物质在水中分解后,可以被一些藻类利用,促进藻类健康生长,改变藻类单一疯长的局面,形成丰富的水藻群落,有益菌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也能获得充足养分快速繁殖。又比如菖蒲在南方的湿地水域生长得很好,它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有吸收能力,北方的黑麦草冬天的时候如果能收割在南方小龙虾池塘里堆肥腐烂,也有类似的改良水质效果。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时间元素。比如说,对于一个小型的小龙虾养殖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30天的时间来进行藻菌平衡的调整。在这30天里,要每天监测水体的藻类密度、水质酸碱度、溶氧量等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就可以发现水质开始变得稳定,小龙虾也变得更加活跃。

以广东的一位小龙虾养殖户老李为例,他原来也是为水质发愁。后来他请教了水产养殖专家,在养殖场采用了藻菌平衡术。老李根据专家的建议,在不同的季节和月份,对水体里的藻类和有益菌进行调整。比如在2至3月份,气温开始回升的时候,他投放了一些适合低温环境生长的芽孢杆菌,同时在池塘里种了一些水蕹菜,水蕹菜生长迅速,吸收了水中的部分营养物质,抑制了水葫芦等水生杂草的生长,水葫芦要是疯长起来会抢占小龙虾的生长空间。芽孢杆菌则开始分解水体中的残饵和粪便,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慢慢地,水体的溶氧量开始稳定提高,小龙虾的活力也增强了。

老李还在网上看到湖南有个养殖户提到他使用硅藻源来培育硅藻水,在夏季高温时,硅藻水能让小龙虾有更好的栖息环境。他便也在自己池塘里尝试培养硅藻,搭配着使用一些EM菌。EM菌是一种混合菌群,在不同的土壤和季节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小龙虾池塘里,它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还能分解硅藻分泌的一些物质,维持藻菌之间的平衡。

还有北方的养殖户,到了冬季,低温会让水里的微生物活性大大降低。老李了解到哈尔滨有个养殖户是通过在秋季提前清塘晒塘,然后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因为北方的冬天水质活跃度低,容易滋生嗜水气单胞菌这种病菌。生石灰能有效杀灭病菌,等到春末春暖花开时,再投放适量的活性芽孢杆菌,让水质慢慢恢复到适合小龙虾生长的状态。

通过老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养殖场景下,通过各种手段构建藻菌平衡,都有助于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延长换水周期。就拿老李自己的养殖场来说,之前换水特别频繁,一个月得换两次水,成本高不说还麻烦。经过一系列的藻菌平衡调整措施后,现在换水周期延长到了两个月。这中间节省的成本可不少呢,而且小龙虾的品质也更好,市场价格更好。

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藻类和有益菌,还有冷门的绿植也在小龙虾养殖中能发挥作用。比如水葫芦,它繁殖能力超强,在南方池塘里合理种植控制好数量后能够吸收过多养分,抑制富营养化。还有浮萍,浮萍富含蛋白质,而且繁殖速度快,能净化水质,给小龙虾提供部分食物来源,它和小龙虾之间也能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在夏季给小龙虾提供一定的躲避空间。还有菱角,菱角在南方水田、池塘里常见,它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净化水体,而且菱角的果实还能投喂小龙虾。

那么在不同的地域,比如在云南山区的小龙虾养殖和在山东平原地区就有不同的特点。云南山区的养殖池可能有山泉水流入,水质整体比较清瘦,需要注意补充肥力来养藻。而山东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养殖池面积可能较大,夏季温度升高快,在藻菌平衡调控上就要更注重大规模、快速的调整手段。

而且不同养殖场景的水质管理也有区别。在养殖场,通常可以对水体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细化的监测和调控,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但在散养户那里,可能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一位广西桂林的散养户,他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通过观察水面的泡沫情况和龙虾的蜕壳情况来判断水质,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添加一些自制的有益菌,效果也还很不错。虽然这种方法没有养殖场那么精确,但简单实用,而且成本低。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典型的时间案例,从1年到3年这个较长的周期来看小龙虾养殖的水质管理。在小龙虾养殖场,第一年可能水质管理的重点是让藻菌建立起基本的平衡关系,适应养殖环境。到了第二年,养殖户们往往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比如不同季节的水质变化曲线,不同水藻种类在不同水温下的生长速度等,这时候就会根据这些数据和经验对藻菌平衡进行优化。比如发现3至5月的时候,某种水藻大量繁殖会影响小龙虾的健康,就会提前投放特定的有益菌来进行抑制。到了第三年,养殖场可能就会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藻菌平衡和水质管理方案,不仅换水周期稳定延长,而且小龙虾的产量和品质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这里我们又能联想到绿植和水质的关系,比如在西南地区的池塘里,除了前面提到的水葫芦等,还种植了一些金鱼藻。金鱼藻能沉到水底,它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水底的淤泥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体中供浮游生物利用,调节水体的肥度,并且金鱼藻还能为小龙虾提供一定的栖息和隐蔽空间。

又如在水网密集的江苏扬州地区,养殖户会利用河道里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进行生态拦截,净化流入小龙虾养殖池的水。通过种植豆科植物后翻耕入池也是一种很好的改良池塘土壤的方式,因为豆科植物中的根瘤菌能固氮,施用到池塘里能补充氮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

再看一个网友分享的例子,他说他家在南方的农村有小片地用来养小龙虾。原来水质一不好,就赶紧换水,可不管怎么换,过不了多久水质又不行。后来听了村里技术人员的建议,用了一些乳酸菌和其他绿植。水葫芦、莲藕都在池塘里有种植,乳酸菌让水体里的有益菌群落丰富了,他家池塘的水现在看起来清澈多了,小龙虾也长得又大又肥,而且好长时间才换一次水。

从这些南北方不同地区的养殖实例、不同养殖场景下的水产养殖技术应用,还有这些冷门绿植的协同作用,以及时间因素带来的水质管理变化,都体现出藻菌平衡术对于小龙虾养殖水质稳定的重要性。那我们就不禁要问,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变化,以及不同地区养殖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差异时,如何进一步优化这种藻菌平衡术,让它不仅在水质稳定上发挥更大作用,还能更加高效和环保地助力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呢?

0 阅读:0
小玲养殖

小玲养殖

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