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沈阳市香湖社区开展暖心服务活动,为业主免费磨剪子磨菜刀,受到居民欢迎。图/ICphoto
2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近年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加快落地。其中提出,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曾几何时,在一些城市的街头,那些“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已经很少听见了。和这些小摊一起消失的,还有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小家电维修等服务。但居民对于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服务的需求,仍然存在。尤其是不少老年人,他们更需要此类传统服务和帮助。
事实上,“小修小补”并不是突然消失的。随着城市建设、新建小区管理也变得严格起来,没有为这些“小修小补”留下更多空间;一些老旧小区改造之后,原来的固定摊位也没了地方。此外,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小修小补”的需求也在下降。综合因素之下,似乎让“小修小补”服务喊声渐息人渐离。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修小补”服务,也受到诸多限制,诸如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小家电维修等手艺人,进入社区变得困难。随着社会秩序恢复正常,这些“小修小补”服务有必要逐渐回归百姓生活。
“小修小补”是民生刚需,方便的是居民日常生活。而“小修小补”还未到扫进“历史角落”的时候,城市仍要为其留出“一席之地”。促进“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也是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
商务部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有助于这种“小修小补”服务的回归。此前一些地方的做法也值得借鉴,比如有地方设立“社区工坊”,吸纳了配钥匙、修锁、干洗缝补、理发等一众小服务。
不过,一些“小修小补”服务,确实存在管理难、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但只要规范管理,将其纳入统一管理的“正规军”,为他们留出合理的经营位置,划分经营区域,就能更好地服务民生。
“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是人间烟火,更是关系百姓生计。生活不能“四舍五入”,对“小修小补”这样生活中的“边边角角”也不能忽视。
“小修小补”,考验的也是城市管理者的“绣花针”功夫。鼓励“小修小补”回归街头,何尝不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的进步?
撰稿/戴先任(职员)编辑/徐秋颖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