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一直认为泰岳之宗,天下高山大障,皆发于此。因此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美称!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间,为两地天然分界,东延入青海省。 《汉书·扬雄传》记载:“横钜海,票昆仑。”一名南山。《汉书·西域传》:“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便是指昆仑山。 在典籍中,有不少有关昆仑为“为天地心,神仙所居,五帝所理”的文献记载,如《山海经》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等等。 昆仑山地处古代中国西部边缘,绝高天险,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古代人遥不可及之处,从气候条件上说与中原的名山大川又截然不同,因此古人对它充满想象,认为它是神仙的居所,使得昆仑山地位独特超然。 除此之外,昆仑被视为河水的源头,《水经注校注》引《尔雅》载:“河出昆仑虚,不曰山。察其地势,山脉自紫山西连犂石山,又南迤西连,接恒水所出山。”认为群山之水皆出自于昆仑之山。 昆仑山不仅是“帝之下都”、“恒水之源”,同时还生长有各种的灵药和奇珍异草,寄寓着昆仑山的神异和永生的特征。 如《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而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 昆仑山亦有各种奇珍玉石,《淮南子·坠形训》记:“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 昆仑之山为“帝之下都”、“恒水之源”,同时还出产各种奇珍异草和美玉奇石,在此地者能因修炼而得长生、不老不死,或者此地即有满足各种世俗欲望的条件,昆仑与“他界”相连,而与“我界”相对,成为芸芸众生逃离世俗、摆脱尘世的向往追求之所。